第297章 外交大臣辞职(2/2)

佩泽什基安知道沙阿这是重视自己,自然要拼尽全力支持他。当然,也是为了保护他的民族。

伊朗境内的亚美尼亚人达到了90万,他们广泛分布在埃里温到埃尔祖鲁姆一带。这让伊朗的什叶派感觉到了威胁,因此将他们打散,形成不了凝聚力是最重要的。

不少人离开了故乡,前往美索不达米亚、呼罗珊、河中甚至是东非地区。表面上说的挺不错的,但现实中产生了很大的出入。

三万亚美尼亚家庭被迁往底格里斯河畔的沼泽地。政府许诺“肥沃土地”,现实却是与阿拉伯部落争夺水源的械斗。一位老者在泥墙教堂里哀叹:“我们的根被拔起,却扎不进别人的土壤。”

在东北边境,亚美尼亚商人被迫接管通往布哈拉的商路。税务官私下冷笑:“让异教徒去和马贼打交道,省了我们的麻烦。”

最危险的时候,亚美尼亚主教的密信被藏在圣经夹层送入官邸:“我们在凡湖东岸的教堂被焚,三百教众无家可归。阁下若再沉默,我们只能向圣彼得堡求援。”佩泽什基安将信纸凑近烛火,跃动的火焰映出他眼角的纹路——那是在谈判时产生的旧疾。

作为地位最高的亚美尼亚人,佩泽什基安要竭力为同胞们争取利益。不过身为外交大臣,实在是管不到国内的人,只能以退为进,辞去这个职务,在其他地方争取权益。

没过多久,伊朗政府就公布了政府人员变动,佩泽什基安转任对外交流会会长,外交大臣由阿卜杜拉接任。佩泽什基安也被沙阿升为伯爵,赐予太阳勋章。

这则变动非常重要,这意味着现任政府中除了军务大臣外,其他的成员都是新人。最重要的财政大臣都换了两个,而佩泽什基安的离去也意味着政府政策的变动。

在桑给巴尔的海风中,亚美尼亚船商格沃尔克展开皱巴巴的《波斯日报》,头条赫然是佩泽什基安的照片。他转身对水手们笑道:“看啊!德黑兰的雄狮鬃毛里藏着一只白鸽。”港口的混血孩子们奔跑着传唱新编的歌谣:“从阿拉拉特山到乞力马扎罗,我们的十字架在商船上飘扬……”

专家会议中的亚美尼亚议员带领德黑兰的所有亚美尼亚人,专门庆祝佩泽什基安的就任。看着同胞在这里,他下定决心,要为他们争取属于自己的蓝天。

佩泽什基安很快来到了站在新建的埃里温教堂前,望着拜占庭式拱顶与波斯彩釉的奇异交融。他低声自语:“在德黑兰,我是沙阿的剑;在这里,我愿做同胞的盾。”

风掠过干涸的阿拉斯河床,带着高加索山的寒意,将这句话卷向不可知的未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