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东地中海的暗流(2/2)

说着,萨迪格准备离开,但被利奥叫住。这下可是捅了他的心一刀。

克里特岛主要看矿产和农业出口为经济命脉,这些都被当地的家族掌控。克里特岛七个家族掌控着78%的耕地以及86%的矿产资源,他们依靠这些,加上和奥斯曼官员勾结,通过内部消息从中赚取暴利。而希腊最近正在严惩那些帮助奥斯曼的人,而奥斯曼也在清除投靠的希腊人,克里特因为在海外所以还没有被波及。

萨迪格这么说,真是勾起了他恐怖的念想。他的财产可不能被夺走,必须要守护住。

“不过话说回来,克里特其实也不是没有独立的想法。只不过现在民众还是倾向和希腊统一。”

这的确是潮流,如果有民意调查的话克里特会以超过80%的支持率加入希腊。但民调也是可以被改变的,他永远代表不了真正的民意。特别是西方的民意调查。

“这您不用担心,我相信岛内的民众都是支持独立的。他们认为还是靠自己才好。”

萨迪格能这么说就是因为一切都弄好,就差他这一脚就完成了。克里特岛上有40%的人都是教徒,在伊朗和奥斯曼的战争结束后,当地开始了火速皈依,由逊尼派改成什叶派。

而且萨迪格也排查了一些东正教家族,挑选出最能选择独立的来合作。只要的钱够多,就不信他们不动心。

没办法,东地中海也是伊朗主要施加影响的地方。就差一点点就能到海边了,不得提前布局。

塞浦路斯伊朗已经设立了领事馆,并且引导当地民众改信什叶派。当地生产的商品大多出口到奥斯曼和伊朗,当地的什叶派信徒也开始组建私人军队维持当地秩序,住在这里的希腊人感到无力,纷纷搬走,而什叶派民众则大量增加。

奥斯曼对塞浦路斯的态度非常强硬,多次登岛展开屠杀。

除了塞浦路斯和克里特,以罗德岛为主要基地的十二群岛也是伊朗重要的发力对象。这些东正教徒多的地方,伊朗都以温和的形式让他们离开当地,前去巴尔干定居。

而对于奥斯曼在剩余中东领土上的基督徒,伊朗就不那么温和了。特别是马龙派,这就是个超级不稳定因素。必须连根拔出。

在他们的聚集地贝鲁特,针对马龙派的袭击越来越多,甚至超过了犹太人的袭击数量。当地的总督也处于半独立状态,他们开始暗中听德黑兰的命令,驱逐马龙派。

米佐塔基斯来不及多想,比起希腊统一的自豪,他还是更想保住自己的财产。于是就答应下来。

不仅是他这一家,还有其他4家当地德高望重的家族也在金钱攻势下决定让克里特独立。他们决定成立克里特国民大会,资金和武器由伊朗支持,最终目的是推动克里特岛独立。

萨迪格在东地中海的游说任务基本都圆满成功,他在保加利亚推动保加利亚独立;在布加勒斯特游说两个公国合二为一;在克里特又让当地走向独立。这些事情先后历时一年零四个月,耗费物资和资金超过360万里亚尔。相信很快就能看到效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