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和皇帝一起出游(2/2)

既然民族主义挺活跃,那就和他们谈谈,释放出最温和的一部分,比如说波西米亚,也就是捷克。

由于在拿破仑战争期间俄国军队一度在捷克境内活动,捷克民族复兴者产生了关于斯拉夫民族建立相互友好关系的思想。鉴于俄罗斯是最强大的斯拉夫民族,同时也是唯一独立的斯拉夫国家,俄国自然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但是1830年11月波兰起义被沙皇俄国镇压后,捷克的斯拉夫主义陷入危机。年轻一代的民族复兴者意识到,俄国沙皇制度的压迫性与斯拉夫民族追求自由和解放这一需求之间存在深刻矛盾,从而导致出现了新的斯拉夫主义的政治理念——奥地利斯拉夫主义,即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斯拉夫民族进行合作,以反对具有攻击性的德意志民族主义。

在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知识分子召集布拉格市民举行集会,制定了给奥地利皇帝的请愿书。在革命浪潮的压力下,奥地利皇帝满足了捷克人的大部分要求。

两个月后在布拉格召开了斯拉夫大会,与会代表没能就共同的政治立场达成一致,只要求奥地利成为民族平等的联邦制国家。随着捷克民族复兴运动政治性的加强,奥地利政府军着手对捷克的革命运动发起进攻。随后捷克的政治运动被镇压。

而沉闷的政治气氛没能压制捷克经济活动的开展。经过大约半个世纪的工业化建设,捷克发展成为中欧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维特科维策钢铁厂、斯柯达汽车制造厂、比尔森啤酒厂已经家喻户晓。稠密的铁路网不仅将捷克与欧洲联系在一起,还将各个工业中心连接起来。

随着奥地利军队被法国军队打败,加之国内财政状况恶化,弗朗茨决定放弃专制政体,着手建立公民社会。捷克地区的民族运动逐渐复兴。

“既然你要建立一个各民族友好交流的社会,那么让步是必须的。而且匈牙利人看着不会就这么结束,他们一定会卷土重来。”

挚友的话让弗朗茨意识到这的确是个问题,他面目有些难看,一拍桌子,声音引得不少人往他这里看。

但他匆匆让人结账后就和纳赛尔丁坐上前往布拉格的马车,决定趁着这个机会解决一部分问题。

“这人是谁啊,是不是对我们有意见?”

讨论的学生觉得这只是一个疯子,在调侃一声后就不再想着。

随着马车停靠在维也纳火车站,奥地利皇帝的路途也开始了。此时的他对纳赛尔丁的信任是最高的。

“说真的纳赛尔丁。这是我第一次没有和母亲商量而出访。我不知道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只希望他对帝国有利。”

纳赛尔丁安慰他,“放轻松弗朗茨,你受他们的影响太多了,全国也不全是反对你的,有时候损失一点自己的利益,换来的是更多的帝国臣民支持你,这笔买卖不算亏。”

而且捷克历史上也收益于哈布斯堡的政策,玛利亚特蕾莎和她的儿子约瑟夫二世实行开明专制对捷克地区的现代化起到了大量作用:一方面,进一步削减了波希米亚贵族特权,导致贵族的德意志化,德语的主导地位压制了捷克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宗教宽容、社会和教育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社会流动性。许多贵族转租自己的土地,将所得利润投资到纺织、煤炭和玻璃制造等工业企业中。因此捷克成为哈布斯堡帝国境内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弗朗茨也是第一次准备向捷克人妥协,相比于反抗激烈的匈牙利人,对方已经很温和了。而且波西米亚紧邻普鲁士,如果这里出了什么闪失,对奥地利全国经济就会有相当大的打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