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奥地利首相(2/2)

提起这个伯爵就觉得无语,如果能改善的话他们也就改善了。可问题是奥地利在巴尔干当地几乎都是红脸,改善的难度太大。

“这个我国会进行改进,不过,为了这个地方的长久和平,还是需要贵国的支持。”

阿米尔看看地图,奥地利的野心不小。不过比起其他国家来说已经是很温和了,其他的不是征服世界就是征服非洲。

“伊朗愿意支持奥地利的正当要求,但希望奥地利能支持我国在叙利亚和塞浦路斯的权利。”

这是要做交易了,看这样子,伊朗是准备一统中东啊。

“我想,这个没有什么问题。”

反正这两个地方自己也伸不到,既然对方想要,就支持好了。只要自己获得这地方就行。

两国还进行了贸易协定的谈判,奥地利的煤油需求量大增,因此大量从伊朗进口,而伊朗也需要奥地利的机器工业,双方可以进行互补。

此外,阿米尔向罗腾洛文表示沙阿将会访问维也纳。这对于奥地利政府来说又是个好消息,这说明伊朗非常重视和奥地利的友谊,他们可以依靠这个继续和伊朗更加紧密。

伊朗的影响力还在增加,在东面,赫拉特地区的埃米尔重新向伊朗朝贡,并且签署了铁路修建协议。伊朗也想要重新恢复在阿富汗地区的控制,开始利用经贸和宗教影响当地。

坎大哈和喀布尔也在伊朗与日俱增的影响力下不得不和德黑兰打好关系,比起英国,感觉还是伊朗更亲近点。

不仅是阿富汗地区,就连印度的西北地区土邦也有向伊朗靠近的倾向。最大的是卡拉特汗国,这是1839年臣服英国的土邦。不过国内的教徒不服气的占多,同时他们也是印度起义中反抗最厉害的。

伊朗打败奥斯曼让不少人认为只有投靠伊朗才能摆脱英国,并且和他们相邻的地区,民众也富裕起来。这一切怎么不让卡拉特的人向往呢?

英国也感觉到伊朗对印度的压力,虽然广大印度教徒没啥问题,但西北地区不稳定,总会危及到内陆以及英国统治中心孟加拉。

但英国离开宗教也不行,他们发觉印度教徒和宗教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能变成稳固他们殖民统治的得力工具。

为了避免民族起义的事再发生,就开始公然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了。他们故意维护,甚至去加重印度内部宗教和种族的分裂状况,靠挑拨离间的手段来削减印度民族统一的力量。

当然,这不是说英国面对伊朗怂了。如果伊朗真的对印度有想法,那英国就可以动用他们引以为傲的海军力量打击他们的出口,到时候经济崩溃,他们会自己求和。

现在只不过是需要伊朗充当自己和俄国中间的缓冲,所以才给他好脸色。自己已经控制了全世界的重要港口,各国海外贸易都需要看英国脸色。这是谁都不能阻止的。

靠着这个和离岸平衡,英国就可以维持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只要没有其他国家突然崛起的意外,英国甚至能一直统治到下个世纪。

而纳赛尔丁也不是对印度没有想法,只不过现在不是时候。英国的海军太厉害,只能另辟蹊径寻找突破口。说起来还得感谢未来的德皇和某东方大国,他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绕过英国的好办法,那就是铁路。

这个想法纳赛尔丁准备去维也纳亲自和弗朗茨说明,只要成功,那么未来伊朗也欧洲也可以有很好的外交环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