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苏丹的怒火(2/2)

雷希德帕夏和法国签署了6000万法郎的借款合同,有了这笔钱,奥斯曼可以继续将自己35万的精锐军队转移到东部边境。并且还配备了来自英法的武器。

“一切都已经准备好,第一笔600万法郎的贷款已经到账。”

“好,有这笔款项我们接下来的行动就能很顺利。”

迈吉德忍不住畅想他占领波斯后的情景,说不定他能比先祖更加厉害。英法不会再轻视他,俄国也不会随意欺压。

他也有资格这么想,他的底气就是那所谓的几十万精锐部队。招募兵员采用征兵制,部队的训练、武器、装备和组织方式全部西化。就这样,奥斯曼帝国获得了一支拥有至少30万人的新军,其士兵兼具古时候奥斯曼帝国的军人的勇气和纪律性,其军官的素质也将随着军事院校的发展而日渐提升。尽管颁布了新的法令,基督徒实际上仍然不会被征召入伍。而之前在锡利斯特拉也证明了军队的强大战斗力,这完全没有问题。

“对了苏丹,最近在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巴士拉等省份出现了骚动,他们大多是什叶派家庭迁徙到当地,总督希望让军队驱逐。”

雷希德帕夏还故意减少了省份数量,还应该加上耶路撒冷和塞浦路斯,麦加地区也有些动乱。不过他们不是什叶派,而是对伊斯坦布尔政府的不满。

对于大部分新月教徒来说,对异教徒的解放让他们大为不满,因为这冲击了他们最根本的传统观念——新月教胜过一切其他宗教。的确,他们应该获得包容和保护,他们在内部事务方面也应当享有一定的自由。

但是,他们应该作为一个不同的族群获得区别对待。他们信仰不同的宗教,因此不能被视作与新月教徒平等的人。哪怕是在坦齐马特改革所憧憬的那种世俗社会中,这些人也不应该在道德和社会层面上与新月教徒等同。帝国内部四处弥漫着这种反对思潮,形成了广泛的反动情绪。由于缺少一个行事果决的苏丹,奥斯曼帝国也无法轻而易举地压制这种风潮。

与此同时,经济上的危机也加剧了国内动乱情况。大量的人口离开了古老的中世纪式的小镇和村庄,搬进了崭新的不断扩张的城镇,带来了城镇人口的增长。与此同时,古老村镇中的传统手工业衰落了,工匠和农民的生计日渐式微。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大城市的规模增加了两倍,甚至三倍。城市中来自欧洲和黎凡特地区的人口剧增,他们往往抢了奥斯曼生意人的饭碗,结果扩大了教徒之间的隔阂。

奥斯曼人通常不会扮演贸易商、商人和金融家的角色,而是充当行政官员、军人和农民。接连许多任的苏丹都不知充实的国库和成色良好的货币为何物,因而他们的政府机构无能低效,官员腐败贪婪。每次遇到财政赤字的时候,他们的应对之策就是让货币贬值。币值也一跌再跌,形成了长期的通货膨胀。这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让领取固定薪水的官员设法另谋财路,越发道德败坏。

不过,改革派令人钦佩的努力换来的更多只是口头上的让步,而不是实际上的改进。苏丹对后宫的生活越发感到着迷。在隔壁纳赛尔丁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这位苏丹在不到20岁时就已经是8个孩子的父亲了。

他对老旧的大萨拉基里奥宫感到厌倦。于是,他不顾财政赤字和政府迫在眉睫的破产风险的警告,决心在海峡对岸修建一座新的宫殿。如此种种行为,令坦齐马特一开始就是一纸空文。只不过是带有急切西化色彩的改革,除了带来混乱,他唯一的成就也就是引入其他国家势力。现在看样子还得多一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