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日新月异的城市(2/2)
工业联合会经过十年的发展,到了现在已经是拥有21个分会和1300名成员的庞大组织。不仅在伊朗国内,就连阿拉伯地区和海外都有成员。
联合会这几年在大不里士、德黑兰、伊斯法罕等地轮回开办工业博览会,同时每年派遣人去英国和普鲁士考察工业,并大量进口当地先进的机器来从事生产。
而在联合会成立四年后,入会的成员也不限于工业,新式商业和雄厚的零售业商人也加入了进来。在阿拉伯,工业联合会将分会设在了宰赫兰,当地从事长途贸易的商人获得批准成为正式会员。
虽然说成为会员不会有多少税收减免,但他代表了自己社会地位的提升。他们必要的时候也会团结在一起,不管是在出海贸易还是应对商业战争,总能获得最多的帮助。同时加入进来也对他们的商业扩张有很大的帮助。
在阿拉伯贸易中,一些聪明的阿拉伯商人开始联合起来组建贸易公司,他们掌控着广大内陆地区的贸易。其中光宰赫兰贸易公司就掌握着当地60%的骆驼,他们就用骆驼在广大的沙漠中将各个部落联系起来,内陆的商贸逐渐繁荣。各个部落开始自发维护贸易路线,抢劫事件大幅度下降。
阿拉伯人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但是在半岛沙漠大部分商品贸易还停留在以货易货的传统方式。伊朗的到来帮助他们向货币交易的方向转化,在沿海地区,用里亚尔交易已经十分常见。而在部落之中,贵族的货币资产也倾向在伊朗开设的银行中保存。仅宰赫兰的伊朗贸易银行就有44位当地大小家族的存款和宝物,总价值高达2700万里亚尔。
在伊朗和当地家族的鼓励下,国内出现了较大的批发和零售商行以及遍布各地的小商号。半岛的地理位置也推动了代理商的成长。
波斯—阿拉伯商业同盟在中东攻城略地,但奥斯曼地区他们的进展不大,苏丹政府对伊朗商人百般刁难,这对于想要扩大的伊朗商人来说是个阻碍。大不里士作为两国边境的前线,自然是突破奥斯曼的重要地方。
大不里士的工业联合会分会会长马苏德看所有人到齐了,开始讲话。“各位,沙阿马上就要来了。我们的机会也来了,奥斯曼人的厚颜无耻想必各位都听过甚至见过。既然对方不愿意和我们友好贸易,那就只能让沙阿替我们做主了。”
话音刚落,一些人就讨论了起来,每人会觉得钱少,但奥斯曼这样的实在是受不了。他们以各种理由刁难伊朗商人,但对阿拉伯人进行宽待。这种一眼就看出来的离间计没有影响到波斯和阿拉伯之间的关系,因为阿拉伯人从事的大多是转口贸易。提供商品的都是伊朗商人。
“说得没错,奥斯曼以为自己战胜俄国就觉得无敌了。但他有没有想过,要是在克里米亚没有英国和法国,在高加索没有我们,他们估计连一个月都撑不下去。”
“最近我听到一些风声,军队开始向奥斯曼边境行动,这是不是说……”
众人默然,伊朗和奥斯曼之间终会有一战。不少人认为这是危机,但危机不仅有危险,还有机会。
“如果这是真的,奥斯曼可要倒霉了。”
没有人会认为伊朗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失败,他们只是希望沙阿能够帮助他们扩张在奥斯曼的利益,而战争正好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