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向东方看齐(2/2)

马赫穆德一脸生气的看着沙阿,但纳赛尔丁却笑了。“看来阁下不太喜欢伊朗的欢迎,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怠慢了?”

“如果你在我这个位置上,想来你也笑不出来。”

这几年,希瓦的情况已经被伊朗影响。国家的进出口都被伊朗控制,这个人口70万的国家就这样一步步成为伊朗的附庸。

不过对于伊朗,希瓦的高层陷入内讧,亲伊朗派和反伊朗派的高层争论不休,在1854到1856年间,希瓦换了五个可汗。

之前伊朗来了一次希瓦远征,镇压了当地的反对派。但他们还是推举了一位反伊朗的可汗上台,就是这位马赫穆德。

马赫穆德是一位虔诚的逊尼派教徒,他看不惯什叶派的伊朗对希瓦施加控制,尝试摆脱伊朗的控制。很显然,他失败了。

“是啊,但现在是你在这个位置上,就别担心我了。请你在德黑兰住一段时间,记得给家人来个宣传。”

听到这么戏剧的话语,马赫穆德差点要打死纳赛尔丁,得亏身旁的士兵一把摁住,然后请他去城堡住下了。

“沙阿,这实在是有些冒险,万一俄国人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出兵。”

“就算这样,俄国人也没时间,他们忙着平定哈萨克叛乱和去东方逼迫清国割地呢。”

趁着俄国注意力在远东,伊朗加紧了对中亚的渗透,通过一次远征,伊朗扶持亲他们的贵族为希瓦可汗。并且费30万里亚尔贿赂当地贵族,随后在希瓦签订了两国同盟条约。

条约规定,希瓦的外交完全由伊朗代为进行;希瓦的安全由伊朗负责;伊朗政府会确实保证希瓦贵族的安全等。

这份条约实际上将希瓦变成伊朗的附庸国,明面上希瓦还是独立国家,但当地的贵族已经决定投靠伊朗,沙阿承诺他们的财产不会变,而且他还会带着他们一起赚钱,只要他们每人能拿出一笔钱投资。

在中亚这个地方,你和当地人说文明没用,他们唯一听得懂的话语就是刀剑,可惜俄国现在还不知道,仍然以为他们是欧洲或者清国那样以谈判为主的国家。

就这样,俄国在征服中亚的进程落后伊朗。但对于剩下的两个国家,布哈拉和浩罕则没有这么容易。希瓦和这两个国家的人口、经济是不能比的,伊朗控制这个国家自然简单一点。

而布哈拉和浩罕两个国家都是拥有人口百万的国度,他们的军队也是纵横中亚。有的甚至还装备了欧洲先进火炮,但拥有先进武器不代表他们变成了先进军队,这点在克勒孜奥尔达战役中体现出来。

7000名装备了先进武器的浩罕军队面对300人的俄军竟然束手无策,俄军坚守堡垒达一个月,随后援军赶来消灭了这支浩罕军队。而俄军伤亡才不到10个人。

这就是工业化的威力,浩罕最后还是丢失了锡尔河的这个重要据点。但俄国也没有能力继续向前推进,只能沿着河流修筑定居点,而这给伊朗也是一个重大的机会。

“现在就剩下布哈拉和浩罕还在抵抗,他们早晚要成为伊朗的地盘。哪怕和欧洲发生冲突也要这么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