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颓势(2/2)

而拿破仑三世的设想是把克里米亚归还给奥斯曼帝国。他是意大利独立的坚定支持者,相信克里米亚战争是一个机会,能够以此迫使奥地利放弃伦巴第和威尼西亚地区;作为补偿,奥地利可以获得对多瑙河两公国的控制权。但是他寄予最大同情的还是波兰独立运动,这也是法国外交政策最紧迫的问题。因为他认为奥地利和普鲁士可能会同意重建一个独立的波兰,因为这些国家需要在自己与俄罗斯之间有一个缓冲地带,以应对俄罗斯的扩张企图。

此时俄军士兵口粮配给已经大大减少,唯一的肉类食品是从死牛身上割下已经开始腐烂的肉做成咸肉,每天都有十几名俄军士兵开小差逃跑。为了提振士气,沙皇下令发动一场进攻。但进攻只持续了三个小时,俄军很快就被打退,损失了一千五百人后,在空旷的乡野上撤退。因为沿途无处休憩藏身,大批兵员因疲惫和寒冷倒下,他们冻僵的尸体就这样被丢弃在茫茫草原之上。

俄军不仅兵力不足,而且极为分散,在防御上出现了许多薄弱点,当时俄军的120万作战部队中,26万驻防波罗的海,29万三千在波兰和乌克兰西部,12万在比萨拉比亚和黑海沿岸,还有账面上的20万在高加索。

俄军的防线如此漫长,自己也极其担心联军会取得突破长驱直入,因此制定了一份在1812年战争路线上发动游击战的计划。而这项计划没有取得成功。虽然在基辅附近确实出现了一些农民武装,且有些人数众多,最多达七百人左右,但是多数人以为他们是为解放自己的农奴地位,而不是为了打击侵略者而战。

当战斗失败的消息传到圣彼得堡时,沙皇已极度病危。他在之前就因流感卧床不起,但是依然坚持处理日常政务。当他感觉好一些时,不顾医生的劝阻,在零下二十三度的天气下,没有穿上冬衣就外出检阅军队。第二天他又再次外出,当晚健康状态急剧恶化,患上了肺炎。

尽管有医生治疗将他从天堂拽了回来,但目前俄军的情况的确是不忍直视。而为了尽早结束战争,奥地利向两方提出了四点解决方案,包括黑海自由航行,奥斯曼境内的教徒一律平等。

尼古拉一世表示愿意接受,他意识到一场针对俄罗斯的欧洲大战一触即发,对此担忧不止,因此愿意寻求一个体面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途径。

英国对俄罗斯的动机持怀疑态度,维多利亚女王告诉外交大臣,在她看来俄罗斯接受方案不过是一个外交伎俩,目的是阻止联军占领克里米亚。女王认为军事行动不应停止,为保证俄罗斯接受四点方案,联军必须夺下塞瓦斯托波尔。

波兰人也支持发动一场欧洲大战对付俄罗斯。在法英两国资助组建了一支波兰军团,这支军团由一千五百名波兰流亡者、沙皇军队中的波兰战俘和逃兵组成,由英法提供武器。

由于英国因为缺乏强制征兵制度,无法大规模增加受过军事训练的预备役军人,传统上一直依赖外籍雇佣兵,在克里米亚的大批兵员损失让英军更加依赖招募外籍军团。而英国在克里米亚的部队人数只有法军的一半,这意味着在决定联军作战目标和战略上,法国占据上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