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战云密布(2/2)

奥斯曼作为伊朗盟友已经通知沙阿,未来发生战争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请一定要遵守条约。

纳赛尔丁立即下令全军做好战争准备,同时召开了军政两届的扩大会议。

“沙阿,各位大臣。和俄国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我们已经在大不里士集结军队,准备在开战后按照计划进攻。”

鲁哈尼在地图上指着几个地方,说道:“目前俄国在北阿塞拜疆地区有20万军队,但有相当一部分人老弱病残,不过黑海地区是俄国的主战场,这里可以让我国直接进攻。

开战之后我国能动员35万军队向埃里温进攻,等拿下这里后就会沿着路进攻巴库和第比利斯。同时,切尔克斯人和车臣会在北方起义响应,只要打到高加索山脉,俄国再想南下就没那么容易。”

在这个制订了将近五年的计划里,各位大臣也是操碎了心,他们都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所以从纳赛尔丁登基开始就进行长时间的准备。军工厂全力生产武器弹药,同时大量进口原料和勘探国内的煤铁铜等资源。

此时伊朗的武器库存达到一个高峰,光火炮就超过800门。当然大多是进口的,因为国内生产只能满足60%的需求。

阿米尔想了想说:“我们要做好和俄国长久对抗的准备,而且马赞德兰也要小心俄国军舰袭击。按照目前情况,我们可能要打两年以上。”

一听到大维齐尔说的两年以上,财政大臣恨不得马上晕过去。也不怪他,伊朗的财政实在是脆弱,如果真按照动员35万人进攻,伊朗一年就需要900万里亚尔。而且会逐年增加。

不过经过这几年发展,伊朗工业已经有了起色。工业化的苗头展现出来,加上统一全国和宗教改革,伊朗的经济已经没有那么脆弱。

“目前我们不应该当第一个发动战争的人,最好是等到英法入场再去打,不然他们以为我们是炮灰,就不去派兵了。”

佩泽什基安提出补充,目前看的话法国是一定会出兵的,英国的话也是大概率。但他们何时出兵才是关键,不能全让伊朗和奥斯曼在前面顶着。

“我们应该可以获得英法的支持,特别是英国,要是我们败了,那他们的印度就危险了。”

纳赛尔丁可以确定英国一定会参战,因为伊朗也加入的话那俄国距离印度只有一步之遥了。英国不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而伊朗也有获得南高加索的需求,拿下格鲁吉亚后伊朗就可以获得苏呼米和巴统两个黑海港口。伊朗就可以直接通过黑海港口出口商品,不用在经过奥斯曼了。

为了保护高加索,不仅需要高加索山脉进行屏障。车臣和切尔克斯两个民族也要建国充当缓冲带才行。

现在伊朗还有个优势是对铁路的运用比俄国强,此时俄国只有一条圣彼得堡到莫斯科的铁路,广大南部地区只有土路,运送物资还得用牛车输送。而伊朗目前已经完成从德黑兰到大不里士的铁路,所有物资可以从德黑兰集结,然后运送通过铁路运送到前线。这样可以省下不少时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