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东方危机(2/2)

这已经是老问题了,俄国的财政一直是一个大问题。长久以来的战争让他们不得不依靠增税和借款来解决,最重要的就是向欧洲市场上销售债券。

目前俄国财政好不容易恢复平衡,这又来一次战争,整个国家要破产。所以彼得才说不允许发生大规模战争。

不过尼古拉的心不在这些上面,所谓的财政情况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串冷冰冰的数字。只要拿下君士坦丁堡,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他还给这个城市起了新名字:沙皇格勒。

而且不仅是他,广大东正教徒也是促使俄国出兵的主要推动力。莫斯科发生了10万人的非法游行,要求政府出兵奥斯曼,拿回君士坦丁堡。

这下可是民意难违了,俄国国内要求出兵的呼声越来越高,最终促使帝国政府做出决定,出兵15万进入多瑙河,五万士兵进入南高加索。分别震慑奥斯曼和波斯。

——————————

此时的英国伦敦正在陷入人山人海之中,经历一年的筹划,万国工业博览会正式在伦敦开幕。

此博览会由当政的维多利亚女王的王夫阿尔伯特亲王筹办,目的是庆祝现代工业科技与设计的新兴潮流。

由于亲王与女王的幕僚们很热衷地推动这项可营利的博览会,终于说服英国政府于1850年1月3日成立了筹办1851博览会的皇家委员会,因此大幅提升计划的可行度,而这个委员会包含英国当时最负盛名之一的工程师布鲁内尔。

英国王室虽然是自己主办,但并没有把其定义为“本国工业博览会”而是“万国工业博览会”,英国认为有鉴于单独强调展出本土工艺,将使得其治下教化出的殖民地与保护国的许多先进成就被忽略,因此万国工业博览会乃是采用邀请日不落帝国境内的“世界各国”来达成真正的世界博览会,甚至认为英国对邻近不文明的国家和地区展示科技成就才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当时英国境内正是盛行着这种对“英国模式”的自负与炫耀思维,多数人因为政治与经济发达而有安全感,而维多利亚女王则试图提升人民对她的政权的满意度。因此这场博览会自然就是所有人都期待的。

这场博览会最具特色的建设非水晶宫莫属,由铁为骨架、玻璃为主体,建成之后果然一鸣惊人。这巨大的玻璃屋长约563米,宽约138米,从打地基到竣工费时仅九个月。可见工业革命的力量。

这里的展览品有很多,十几个国家超过14000件展品被参观。其中也包括伊朗的商品,但大部分还是农产品,工业品包括地毯、丝绸,还有伊朗的葡萄汁等各种果汁,这些东西受到不少游客的喜爱。

伊朗的游客也在这里见到了改变世界的东西,包括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起重机、厨具用品、铁制品、以及来自美国的收割机。这些东西足以改变任何一个国家,整个伦敦都陷入了博览会的狂热之中,不管是报纸还是民众,都在自豪的讲述博览会的辉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