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我才不当忠仆呢!(2/2)
各地起义军已经足够当今朝廷焦头烂额了,不过当今皇帝还能继续歌舞升平,想着在朝堂上打击异己,全靠那些当地官府的糊弄。
那些当地官府为了不让自己被朝廷责备,不是谎报起义严重程度很低,就是把起义军的消息压下来不往上报。
皇帝还以为天下各地都很和平,四海升平,百姓敬服他这个皇帝呢。
殊不知天下已经开始四处起火了。
等到有起义军已经杀入城内,杀官占城,把事情闹大了,才闹到皇帝的面前去。
皇帝得知此事之后勃然大怒,派兵镇压。
然而多年不曾打仗的军队,如今重新拉出来,那些兵老爷们一个个腰大肚圆,跑个步都气喘吁吁的,身上穿的盔甲跟纸糊的似的,然而就是这样纸糊的一样的盔甲都不是人人有的,刀剑更是锈得连刀刃都钝了。
这样的军队怎么拉出去打仗?但没人敢把这件事汇报给皇帝知道,因为皇帝知道之后必然会震怒,然后去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那些私吞军饷的、私自倒卖军械的、从每年朝廷拨的军费中大捞特捞的,全都要完蛋。
而整个朝廷上下,又有多少人没伸过手呢?就算自己没伸手,自己的亲朋好友难道也是清白无辜的吗?不会牵连到自己吗?
于是就这样,整个朝堂都是沉默的,眼睁睁看着皇帝派出这样的军队去镇压起义军。
固然那起义军也不过是乌合之众,是一群拿着锄头没地种没饭吃快要饿死的农民组成的乌合之众。
但朝廷的军队也不比他们强到哪里去,作为正规军对上起义军的装备优势都没有,更别提其他了。
这些兵老爷们光是赶个路就累得不想动弹,更别提让他们拿着生锈的刀上战场跟一群他们眼里的泥腿子拼命了。
于是被赶去拼命的就只有被拉的那些普通百姓家的壮丁,他们谁又愿意把自己的性命丢在战场上呢?别说朝廷根本不会发抚恤金,就算发了抚恤金,这笔钱也会被贪了,落不到他们家人手里。一个个自然在战场上惜命得很,正面交锋根本打不起来,刚开战就想当逃兵。
而起义军那边,虽然也是草台班子,但他们知道他们杀进城里杀了官员,朝廷派兵来镇压他们,他们不反抗就是个死字,所以有着与朝廷军队拼死一战的决心。
双方都是乌合之众,这么一对比下来,倒是显得士气可用的起义军更占优势了。
很快皇帝就收到了朝廷军队溃败的消息。
去镇压起义军的朝廷军队,才刚刚正面开战,都没死几个人,朝廷军队就出现了士兵大逃亡现象,还没开战呢就直接溃败了。
不过领兵的将军不敢背这个锅,就只能对上汇报,起义军多么多么强大,有十几万的反贼,他这区区五万的军队根本不是对手,拼死搏杀之下被起义军差不多全歼了。
传到皇帝这里,就变成了起义军已经有了几十万的军队规模了。
内斗内行的皇帝吓到了,怎么就突然有这么多反贼?
皇帝连忙要召集各地军队前去镇压起义军,不过在这个时候,京城又传出了一个传言——都是那个无用的领兵将军不会打仗才打了败仗,起义军根本没有这么大的规模,不然怎么可能只占据一个小小的县城?而且当今皇帝乃是天命所归,怎么会有这么大规模的反贼势力?一定是那个将军为了减轻自己战败的责任,才谎报军情的。
皇帝一听,这说得很有道理啊,在朕的治理之下,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的反贼呢?一定是那个混账东西为了推卸战败责任故意谎报起义军的数量!
皇帝再次派人去探查起义军的真实情况,那个战败将军的确干了谎报军情的事情,所以一查就露馅了。
皇帝得知那起义军不过是一群流民组成的草台班子,之所以朝廷军队会溃败,全是因为那个战败将军私吞了军费,军队士兵人数连一万都不到,手里连个打仗的武器都没有,自然就败了。
皇帝找到朝廷军队战败原因之后,大怒的将那个战败将军全家满门抄斩。
本来皇帝还想细查军费被贪污一案的,不过被满朝的文武百官联手糊弄了过去,大家联手把贪污一事推到了战败将军身上,然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皇帝没有亲眼所见军队糜烂成什么样了,自然也没有意识到军费贪污有多么严重,以为就是战败将军这个个例。
再加上现在最要紧的还是镇压起义军,所以皇帝就把查军费贪污的事情抛之脑后,重新派兵去镇压起义军。
这一次派出去的军队就比上次好多了,起码这次户部拨出去的军费没人敢全部贪污掉,好歹让士兵能够全部披甲持刀,打仗期间也能吃饱饭了。
毕竟满朝上下都知道,如果这次镇压起义军还失败的话,贪污军费的事就兜不住了,他们自然不敢再把这次军费全部贪污掉,好歹留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