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2/2)
“今天妈咪带你出门,去看我们家的山头。”
她补充:“是两座山头。”
至于为什么是两座……当何夕得知克洛给柳玥包下一座山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那还用说吗?
好吧好吧,两座就两座,正好她可以把鸡鸭鹅和猪分开养,也能围绕这两者建立不同的生态圈,种植更多品种的果蔬农作物。
柳玥先去了养鸡的山头,这里离她住的地方比较近。
这座山头面积大,山上郁郁葱葱,非常适合发展林下经济。柳玥高中时在地理课本上学过这个词,直到今天才对它有了实感。
接待柳玥的是一位中年女性,她叫柏子惠,是农学方向的博士毕业生,也是山头养鸡业务的总负责人。
柳玥和她聊了会,就发现她的知识储备很丰富,不禁感慨让她给自己打工,有点大材小用的意思了。
毕竟,她养的鸡鸭鹅主要都是自己吃,少部分流向市场,也基本都是内部消化,或者供给几个高档餐厅。她不准备扩大生产,也不准备打出品牌名声,柏子惠没有什么职业发展的上升空间了。
柳玥这么说,柏子惠却只是笑了笑。
“是我要感谢您给的这个机会。”她说,“做生态农业一直是我的梦想和追求,我就想做自然种植,不催熟,不打催长素,但这样的种植模式是赚不到钱的。”
柏子惠年轻时创过业,把自己的小公司卖给大公司后,她得到了一大笔钱。
她把这些钱投入到生态农业中,坚持让果蔬农作物按照季节自然生长,对种子的品控标准要求特别高,土地也要休耕,要转换,比起产量更追求质量。
然而,愿意为“自然生长”的高成本买单的消费者不多。
折腾几年后,她的资产逐渐缩水,由于资金链断裂,农场也只能破产关停。丈夫和子女都不理解她的追求,毕竟她这些年不仅没赚到钱,还不断往里贴。如果是正经做生意,早就该关门了。
柏子惠和他们没有共同话题,待在家里非常郁闷,直到上个星期,任真联系了她。
有一个不差钱,不在乎成本,就想吃到好鸡肉,吃到好果蔬的老板想搞个生态农场,让她过去当负责人,薪资待遇还很优厚。
这对柏子惠来说,简直是旱地逢甘霖,天降好消息。她甚至没有犹豫,接到消息就出门考察山头了,在路上才想起来防范是不是骗子。
好在不是骗子,是真正的工作。柏子惠一扫往日颓废,精神抖擞地投入到农场建设中。
她给柳玥介绍:“我打算把这片树林慢慢改种成果树,这边种芒果、荔枝、龙眼等热带水果,那边种柠檬和柚子,这一块是黄皮和芭乐。”
“这边是林下养殖区,鸡群会在这片天然环境里自由觅食,家禽粪便也能为树木提供天然肥料。”
“那边的树林呢,我打算种植一些人参,天麻和灵芝,还有各种菌类,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郁闭度比较高的地方,我还会养一些蜜蜂,既能给花授粉,也能产出一些蜂蜜。”
“至于另一边——”
柳玥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边好像有个自建房,不过正处于拆除重建状态。
柏子惠说:“我之前和任秘书商量过农场的规划设计,这里不搞商业化运营的农家乐,但要建一栋用于休闲观光的别墅,这样您想来体验田园风光时,可以在这边住下休息。”
“所以,我打算把院子周围的区域作为森林景观区,保留它的原始生态。您可以在里面采集到野生的蘑菇和木耳,也可以顺着小溪徒步探索,还有一块空地是专门的露营区,周围种着桃花,石榴和木瓜,兼具观赏和食用价值。”
哇,听起来就很有意思!
虽然这块地方目前什么都没有,但柳玥已经能想象到它建成之后的样子了。
怎么说呢,从零开始的农场固然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有收获,但这种慢慢起步,见证它变迁的感觉,心里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柏子惠又依次给她介绍了种植区,池塘区,当然还有生态鸡舍。
林间散养鸡当然也是有鸡舍的,不然这些鸡鸭们晚上住哪里呢?
鸡舍很大,空间很宽敞,环境卫生也比柳玥想象得好。这里有很多智能监控设备,毕竟搞养殖业真的很容易翻车,很可能一个不注意,这些鸡鸭鹅就全病死了。
山头的养殖主力是鸡,这里也分好几种不同的鸡。
有专门用来当肉鸡的龙山凤鸡,这种鸡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肉质细嫩,皮薄骨软,而且非常适合林下放养,田里也种了稻谷和玉米。
柏子惠介绍,还有专门下蛋的东乡黑羽绿壳蛋鸡,泰和乌鸡。
这两种鸡都让柳玥大开眼界,竟然还有一种鸡蛋的壳是绿色的!桑羽告诉她,其实她平时没少吃,只是她不进厨房,也不关心采购,当然看不到食材原本的样子。
是吗?柳玥挠挠头。
她这么一说,柳玥确实觉得,绑定系统之后吃到的鸡蛋,好像更有“蛋味”。
——从科学角度来说,这是因为绿壳鸡蛋的蛋黄更大,所产生的脂肪酸和磷脂浓度更高,所以香味更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