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2/2)

“公主去见雁山起义军,就打算用这个说服他们?”

骊珠嗯了一声,信中所写,是前世由她提出,又由裴照野和几位大臣商议细节,反复斟酌后确定的一条军政。

什么起义军,什么山匪,都不是南雍最在意的问题。

“南雍朝廷上下,最在意的是朝中无兵可用,只要我能解决这个问题,即便裴照野真的去宛郡夺粮,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她提笔给两封信写上最后的名字。

一封寄给她父皇,一封寄给太傅。

之所以这么多此一举,是因为骊珠担心她的信被覃敬截下。

换做以前,一个公主的家书无人会看,但现在她领伊陵,外人不知,朝中不可能不知,覃敬必定会防备着她。

骊珠在朝中没有势力,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太傅。

假如父皇看不到这封信,太傅看过,也一定会替她在朝会时呈上。

如此谨小慎微,反复斟酌,骊珠这才稍稍安心。

准备吹灯入眠时,给她铺床的玄英忽然道:

“……这个小包袱里面是什么?”

骊珠顿时扑过去摁住。

“是……是我的小衣。”骊珠声音微弱,似是羞赧。

玄英奇道:“小衣怎么了?你的小衣都是我日日清洗的啊。”

“……好玄英,总之,这个包袱就放在这里,不必打开,可以吗?”

玄英虽然觉得奇怪,然而她摸过,里头像是衣物之类的东西,也就没有多问。

玄英和长君关上了舱门。

黑暗中,骊珠这才做贼似的,默默抱住了那个小包袱,耳根有些热。

这里面装的是裴照野落在官署内的衣物。

这趟前往雁山,不仅裴照野不在她身边,就连陆誉也被骊珠留下来镇守伊陵,以免郡内和红叶寨无主,被人钻了空子。

骊珠很害怕。

她怕她不能说服雁山的起义军,更怕裴照野一时冲动,做出了不可挽回之事。

覃敬若在朝中拱火,一道诏令就能将反贼的名头烙印在他身上。

——覃家人似乎很想要他死。

虽然骊珠并不知道其中缘由。

裴照野现在在做什么呢?

可千万要等等她啊。

抱紧了那个还残留着他身上气息的小包袱,骊珠阖上眼,浓睫不安地微微颤动着,一夜浅眠。

-

萧其沅是个称职的生意人,收钱办事,半点不含糊。

不过一日,他就替骊珠牵上线,约好了时辰地点,让骊珠在一处四面不易埋伏的湖中亭内见到了吴李二人。

“……流民兵?”

吴炎、李达二人拧着眉头,皆面露不解地看向萧其沅。

李达:“这公主啥意思?俺听不懂,老萧,你来给俺们解释解释。”

骊珠捧着杯子饮了三盏,说得已经口干舌燥,见这个叫李达的还是面露呆色,简直火冒三丈。

萧其沅还没开口,他旁边的吴炎道:

“她的意思是,只要我们不反朝廷,给粮,给钱,给官衔,让我们在这里招兵买马。”

“那她方才又说不算真的官!”

“流民兵不渡燕水,不入雒阳觐见,只能驻扎在朝廷规定的地方,由朝廷调动,更像是朝廷养在南方与北地之间的私兵——公主是这个意思吧?”

骊珠看着眼前这个皮肤黝黑,面色沉静的汉子,点点头。

总算有个能听懂人话的了。

李达勾肩搭背,拉着吴炎去另一边交头接耳,隐约有对话声飘来。

“……什么意思?又要招揽俺们,又把俺们当外人?”

“她给粮,十万石,还要给雁山的乡亲们三十万石。”

“薛家也给粮给官,还不受这等鸟气!”

“薛家答应给的官,现在就能给上?”

吴炎话少,看问题却很敏锐:

“而且,真让咱们入雒阳,你敢吗?咱们反过朝廷,万一要报复咱们呢?只要朝廷给钱给粮给地,还给个正儿八经的官做,既自由,又不是反贼,俺觉得好。”

两人商议了多久,骊珠就忐忑了多久。

然而面上还不能露出分毫焦躁,以免让人知道,她其实根本拿不出四十万石粮。

这几日,她不惜成本,也只凑够了五万石。

骊珠从来不做这么没把握的事,这次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

——只有拥有流民军这个名义,许多事才能师出有名。

反抗朝廷的起义军,不废一兵一卒,变成为朝廷所用的流民军。

裴照野也不是去宛郡夺粮,那是依照朝廷的政令,从宛郡常平仓内取走流民军所用的军粮。

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良久。

两人商议结束,吴炎道:

“先开仓放粮,不用给我们,给乡亲们,三日之内,至少十万石,看到粮我们就归降。”

骊珠眼前一黑。

三日之内!?

“……不能再多几日吗?十五日?十日?”

朝廷廷议需要时间,但起义军却需要尽快归顺。

朝廷早一日看见成效,才会早一日认同流民军的提议。

裴照野也能赶在被扣上反贼的帽子前,得到流民军这个名义的庇护。

吴炎摇头:“太久了,你要是故意拖延时间诓骗我们呢?就三日,多一日都不行,看不见粮,我们雁山军会自己去县里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