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孙福军的试探(2/2)

敌特这颗雷已经快要炸到他身上了,决计不能再像之前一样慢慢找证据,看来要上点非常规手段了。

……

又是通往正定的土路,不过这次白潮比较幸运。

刚走出三里地,就遇见一位赶著牛车去县城的老把式。在递上半包“大前门”后,他顺利地搭上了这趟顺风车。

牛车吱呀作响,老把式抽著烟,有一搭没一搭地跟白潮嘮著嗑。

“后生,打哪儿来啊?”

“赵家河的。大爷您呢?”

“刘家河的。”

“大爷,您这空著牛车去县城干啥?”

老把式吐了个烟圈,嘆了口气,“接知青唄。”

白潮闻言一怔:“知青?”

“可不咋的。”

老把式用烟杆磕了磕车板,“县里下了文件,说有一批城里娃要来咱这儿插队。我们刘家河分了五个,今儿个火车到站。”

白潮这才想起来。五十年代后期,城市就业压力增大,农村劳动力不足,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农村发展,展开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起初还只是全凭个人意愿和小部分动员。

可起风后,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城里积压了大批无业青年。

今年开始,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號召下,大批城里青年被分配到全国各地。

“赵家河怕是也要分到几个了......”

白潮望著远处起伏的麦浪,若有所思。

作为五类地区,赵家河一直不算重点安置点,如今看来,怕是风马上要刮起来了......

白潮怀著沉重的心情,隨著牛车慢悠悠地晃进了县城。谢过老把式,他径直往公安局走去。

商贸街与四正街交叉口的公安局大院庄严肃穆,门口站著持枪的警卫。白潮又拿出了上次陈涛给他的条子,经过盘问才被放行。

一进办公楼,一面警容镜和一颗硕大的警徽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白潮找到值班民警,问道,“同志,请问陈涛队长在吗?”

民警隨手指了一下正中的楼梯,“二楼东头,档案室旁边。”

白潮道了谢后,径直上了二楼。果然,在走廊东头最里间的办公室找到了陈涛。

推开门时,这位年轻的刑侦队长正埋首於一堆卷宗之中,桌上散落著一堆文件。

“陈队”

白潮轻轻扣门。

陈涛抬起头,眼中满是疲惫,当在看到白潮的瞬间却全部化为了惊喜,连忙招呼道:“白潮兄弟。”

说著,三步並作两步把白潮让到了屋里,“来得正好,我正要找你呢!”

“找我?”

白潮心里也很纳闷儿,怎么最近都要找他?

孙福军要找他,陈涛也要找他。

他这算不算自己送上门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