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郭靖下江南(2/2)

富春江下游便是钱塘江,从来浩浩荡荡奔流入海,任凭周边依水而居的人家哪般聚散离合,也不改其势。

傍江而建的临安城外东南处,江边有一弯流水,郭靖见著绕居了十几处人家。

这一小村村东头处,挑出了个破酒帘,似是店家。

“妙真姐,咱们过去问问,哪里是牛家村。”

“奴家也不识江南风物,都听靖儿你的。”

只见两人马侧都掛著一桿铁枪,枪上寒意錚錚,从山东东路一路南下,杀了不少拦路贼匪,饱饮煞气。

枪虽煞,但所用之人却各自反差许多。

郭靖淳朴憨厚自不必提。

另一位妙真姐,小名四娘,却也是姓杨,与郭靖同岁,不过大了月余。

她自小便练得武艺,娇媚之中更生颯爽英姿,衬托得气质不凡。

这一路上,为避免妙真姐总调戏自己,故而也教了她呼吸吐纳平心静气的內功法子,省得她说话好听,扰得自己胡思乱想,不能专心练功。

杨妙真举目看去,只见远处那小村中儘是断垣残壁,甚为破败,这幅场景在山东虽是常见,但入了江南后却是少有了,此刻忽见也不由得诧异。

不过她並未多作言语,往哪里去这般小事她甚为尊重郭靖意见。

毕竟自己是偷学了叔父教与几位哥哥的枪法,杨家枪向来传男不传女,这回叔父再回山东祭拜,发现了自己也耍上了杨家枪,叔父虽未责怪,但却被自己的侄子杨友拿来说道排挤。

杨家在益都结寨自保,二哥三哥早亡,大哥在中都路当官,寨中乡亲虽都服她,但她不愿在老家与侄子爭权夺利,故而为报杨叔父未曾责罚之恩,主动提出护送郭靖南下临安,看看祖上江南之地是何面貌。

没错,杨妙真的叔父正是杨铁心,她算是杨康堂姐。

当年她还是六七岁小女孩儿时,在乡间遇到了枪挑行李、怀抱穆念慈归乡的年轻杨铁心。

她虽未从杨铁心处直接学得杨家枪法,但却羡慕叔父的养女有姓有名,故而也从叔父处求取得一个大名。

杨铁心与丘处机相识,甚是敬仰他风度,故而面对小女孩的请求,便给她取了个近似道家法號的名字。

妙真。

杨四娘很是喜欢,比“念慈”气派多了,不枉缠著远道而来的叔父许久。

后来叔父说是要继续找义兄后人“郭靖”,便离开了山东。她的枪法都是跟哥哥们与侄子练武时偷学的,后来发现,便也一起练了。

但她后来居上,武功却是几人中最强的,甚至自己偷学时多有琢磨,將杨家枪法更添了许多凌厉精妙变化,乡间都不將她使的叫杨家枪了,而称为梨枪。

若按异世史说,她將来的成就有:

初期抗金红袄军首领;中期附宋忠义军首领;后期丈夫被宋军所杀而降蒙“特进、行山东淮南尚书省事”,以女子身实际统治地方近二十年。

当然,现在她只是一个长得好看、枪法也厉害、甚得乡寨民心的早熟少女。后来异世之中还有关於她上了史书的逸闻,在三十岁时亲自使美人计,诱盱眙总管夏全反叛制置使刘琸,保全了楚州城中她的家人。

在当义军首领期间,她被部將称为姑姑,后来在行尚书省事前,信奉全真,取了正式名號。

叫做杨妙真。

当然,此世此时,杨叔父的义侄郭靖已是喊她妙真姐了。

她想,傻小子心思淳朴、乐天豁达,十分有趣。

“妙真姐,这处店家好似无人。”

郭靖见檐下摆著两张板桌,桌上罩著厚厚一层灰尘,屋內也只见破席碎碗、尘土蛛网密布,便摇头离去。

杨妙真却拉住他,转悠查看道:“靖儿且慢,这鑊中尚有冷饭、碗是新碎的、地上灰尘凌乱,或许有人在此行凶?”

此时,橱壁后密室內。

黄蓉正捂著傻姑的嘴,透过小孔嵌镜查探外面情形,心里嘀咕:“郭哥哥哪里拐带的美貌女子,竟说我行凶!”

傻姑被蒙得气闷,啊呜咬了一口她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