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乡趣(2/2)

再仔细想一想,养家餬口这四个字,什么时候都不轻鬆,这是成年人肩头沉沉的责任。

想到这儿,夏世民不由开始想自己现在有条件了,能不能为家里做点什么。

“老夏,老夏!”

夏世民从思绪中回过神来,望向了儿子叫自己的方向。

看到儿子冲自己招起了手,夏世民笑著小跑过去。

“嗯,这是一个真的黄鱔洞,你注意看,这洞口处,是不是和你刚才找到的有点不一样?这里明显比刚才的要滑溜一些,刚才那个洞没有,还有,刚才的洞口位於水面上,而这个洞在水面下。

黄鱔的身上会分泌粘液,蛇可没有,所以黄鱔洞口会有一个小凹槽-—'

夏世民对著这个洞口,再一次和儿子分析起了刚才和这个洞口有什么区別。

“嗯,我知道了”

自己找的,两下有了对比,夏明昭也渐渐似乎明白了一点,一边点头一边把再次装好的鉤子垂到了洞口。

学著刚才的样子开始钓了起来。

夏世民准备在几子这边看看,谁知道那边侄子开心的喊自己,扭头一看发现小傢伙已经把黄鱔给拖出了洞,一只手夹著黄鱔正衝著自己挥舞著呢。

拎著红桶,夏世民跑了过去,衝著小子夸了一句:“不错,不错,这鱔的个头也不错!”

被夏世民这么一夸,这小子笑的更开心了,从鉤子上取下了黄鱔后,扔进夏世民手中的桶內,带著小跑便往前奔继续找鱔洞去了。

就这样,夏世民跟著两个孩子当起了后勤主任,而两个孩子认黄鱔洞也是越来越熟练,很快夏世民的小红桶里就多了七八条大大小小的黄鱔。

这並不是所有的黄鱔,还有一些太小的,不够半斤的黄鱔都放了回去,这是村里的规矩,也是农家朴素的保护大自然的理念。

对於农家人来说,这些长在自己地上的东西,可不能没了,自己要是把它们弄完了,自己后世的子孙们该怎么办?

所以说,只要是在自己的地上,能传及子孙的东西,农家人都有自己一套简洁且顺应自然规律的办法。

太阳西垂,夏世民带著两个孩子返回村里。

今天一下午,可以说是收穫满满,所以夏明启这小子等著船一靠岸,便主动拎起了红桶,每遇到一个人,他就会向长辈们炫耀一下自己今天的劳动成果。

“哎哟喂,还真不少哟!明启,你爸小时候都没你这本事,我记得他抓的黄鱔都跟筷子似的,被你爷爷不知道揍了多少次,让他去割草餵猪,他拎几条黄鱔,让他放牛他直接能把牛给放没了—”

夏明启在衝著二太奶,也就是夏世民的二奶奶炫耀的时候,二太奶顿也把夏明启夸了一顿,顺带著把夏明启的老子夏世联当成了背景板。

“二太奶,晚上来———·来四太爷家吃黄鱔”夏明启大方的说道。

二太奶听后直接乐了,张口说道:“不了,我年纪大了,不喜欢吃这些,你吃吧,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一点”。

老太太看到桶里就这么一点鱔,最多也就是够两盘子的,她哪里会凑过去,

就这点量敞开了吃,眼前两个猴崽子估计都填不饱,更何况晚上吃饭,肯定不止这两孩子。

“去吧,去吧!”

说罢,老太太便让孩子继续玩去。

“二太奶,我们走啦!”

夏明启和夏明昭临走的时候还和二太奶招呼一句。

老太太笑著点头,看著孩子离开,眼中闪著光,就这么一脸慈爱的望著两个孩子蹦蹦跳跳的消失在拐角。

“真好唉!”

老太太自言自语的说道。

路上每遇到一个,夏明启这小子就要来一遍,老长辈们也很捧场,遇到每一个都停下来,把孩子夸成一朵。

等到了村子食堂门口的时候,两个孩子嘴咧的都有点不自然了,笑的太多了,肌肉有点紧巴。

一进院子,看到几位老长辈正在洗菜择菜,两孩子又显摆起来。

自然又是一顿夸。

“来,给我,我给你们处理了,晚上炒给你们俩吃”。

七夸完之后,衝著两个孩子说道。

从孩子手中接过了黄鱔,七又找来了剪刀还有分鱔的竹蔑子。

只见七婶抓起一条黄鱔把脑袋往剪刀口上一放,不声不响的剪掉了黄鱔的脑袋,飞速用剪刀在鱔肚子上一划,紧接著把剪刀换成竹蔑子,贴著骨走了两下,鱔肉就被沿著大骨分成了两段。

起手到结束,一分钟的功夫都没有,这功夫引得两个孩子蹲在旁边看直了眼。

要说这两孩子也够胆儿肥的。

见他俩好奇,七直接开始教了起来,乡下人没有谁会觉得杀黄鱔宰鸡这些残忍,就算是有人告诉他们,他们也会觉得別人真矫情,抓养这些东西就是为了吃的,都进肚子里的事,你还整出一套说辞来了,真是脱裤子放屁。

这一手可不是钓黄鱔能看会的,这玩意手上没上百条黄鱔的冤魂是练不成的夏世民一看,没自己的事了,於是便溜回老宅,去看看自己后院搞的怎么样了,主要还是想看看,別让工人把家里那块奇石板给弄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