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799.即行推广不待时(2/2)
如此心下安泰的郭景星,选择走內陆的水路,也就是先前制晏从广东进江西,转京兆的那条路。一程一程的往京兆赶,以求復命。
程鉅夫回报给京兆的急递,跑的比郭景星还是要快的。因为是张巡亲自交办的大事,皇帝关注,那什么人力物力,就都属於是细枝末节,根本不必考虑咯。
要不为啥陕西·河西的军报,仅仅十一天,就送到了京兆张巡的手中呢?这种急报,只求一个快,马跑死了报损即可。
“陛下,崖州所遣派官吏回文已到。”今儿召对,叶李就把程鉅夫的回文掏了出来,送给张巡观瞧。
距离张巡了解华亭县业发展,已经过去了几乎一个月。但张巡最近还挺关心这个事的,不单单是召集了从大都和临安裹挟而来的军匠,对纺纱织布机器进行观摩,还组织木匠大工试图对机械进行改良。
可惜啊,突然叫那些大工对纺织机械进行改良,一时半会儿也弄不出什么像样的玩意儿来。
要是能够现场就改良,那留下大名的便不会黄道婆了。只能说在发明创造这种事情上,1%的天赋远比99%的努力有用,没有天赋的人,即便付出再多的汗水和努力,大概率不如天才灵光一闪。
挺感嘆,但不妨碍张巡对工匠们允诺,如果可以改进业的纺织机械,有重赏。
甚至可以提拔为匠作院或者弓箭院的九品小官,官和匠的区別,不需要张巡赘述,人人都明白的。
“如何了?”张巡从叶李手里接过公文。
不是军报,也不是陆秀夫或者张逞这种“私人”写给张巡的密报,那肯定是走的带寧正常的邮驛系统。先传递到省台,再进送给皇帝。
张巡固然是精力十分充沛的帝王,可也学不来朱元璋一天处理十个小时以上的政务,更不能学秦始皇贏政一天看几百斤的竹简上书。
该让下面宰相们处置的,全都一脱手。只有必要的军国大事,才会递送到张巡的面前,来进行最高级的处置。
“人已寻到,此时怕是已过了赣州。”叶李最近也了解了一下衣。
“好极,好极!”张巡比叶李激动多了,衣甲对於移民充实辽东和河西,那是有重大作用的。
没有大量的衣甲,想要顺利的对两地进行开发和统治,其难度將大大增强。衣的优先度,甚至比挑选耐寒的大豆、小米、旱稻作物,还来得高。
因为粮食本来就要先烧荒开田,刀耕火种一季之后,再分拨亩,设置沟渠。积蓄数年之功,才能有所成效。
而没有充分的遇寒衣物,保不齐第一个冬天,就能把人给冻死大半。
后世辽寧这一带还算是好的了,毕竟靠海。像是旅顺,甚至是远东第一的不冻港呢。
沙俄爭,小日子爭,人脑子抢出狗脑子来。
“是否需要先收集籽?”瞧见张巡这么高兴,叶李主动提了一句。
“应当的。”因为张巡心里其实早就有了选择,回答自然是认可的。
话听在几位宰相的耳中,只觉得张巡已经“杀死了”比赛。还说等到冬天,拿填塞了丝绵的绵衣,和填充的衣进行比较呢。
这会儿都已经开始收集籽了,那不就是要做推广嘛。不过宰相们也不会说啥,至少种这个能够织出来布匹。
人生无非衣食住行,事关“衣”的大事,那布匹就是有价值的。遮身蔽体,防寒保暖,再怎么看也不能说是坏事。
“那得去河南、山东等处,召集屯官来京咯。”叶李顺其自然的说道。
由於河南、山东,也包括河北等处,依旧存在大量的屯田守城军户,对於张巡所需要的农作物推广一事,堪称方便。
当初张巡的想法就是计口授田,一户屯田军授予百亩耕地。如果有余力进行开发的,开荒出来多少,都算这个屯田军的。开荒的土地五年免抽,军田上的產出,军队和军户四六分成。
通过军户的大规模屯垦和开发,將农业生產遭到巨大破坏的北方,重新发展起来。
现在好了,由於军屯的体系还保留著,且正在积极的发挥作用。张巡如果想要在北方推广的种植,只需要分发种和教导屯官种植技术即可。
毕竟你说种桑树,或者种植各种麻,军户们还是有些经验的。种麦子也没问题,以前在老家常种。但这个,算是新的农作物,军户们並不知道他的习性,也不清楚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穫。
正好可以通过对屯官的集中教学,来加快这个推广的过程。今年先教屯官,明年就可以由屯官们先行在本所进行试验种植。
后年籽到位,各种机械也打造到位,图纸分发给各屯田所的军匠处,就可以在北方进行大规模的种植了。
仔细想想,同样也得两三年时间,才能够见效。真要家家户户都操办起家庭手工纺织业,怕是得以十年为期呢。
可以的,张巡等得起。
“召!传令下去,各千户所选二至三屯官到京学习。”张巡也不装了,直接下令。
“遵旨。”几位宰相只是点头应是,並不在这种事上和张巡闹什么不开心。
而此时,郭景星已经护送著黄道婆顺著赣江一路往下,即將抵达洪州。情知张巡等得心急,叶李估算他们一堆人才过赣州,实则这队人距离南昌都不远了。
对於自己要拜见带寧的皇帝,黄道婆表现的算是很淡定了,一路上都安之若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