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798.华亭棉布已送到(1/2)
第797章 798.华亭布已送到
打住吧,打住吧,今儿就聊到这。
陪审团都出来了,这叫什么东西啊?要是案子靠陪审团来判决,那不就成了大律师、
大讼棍的天下了嘛。
尤其是前世看一部电视剧《插翅难逃》,剧里面的豪哥在香港干出了美钞大劫案。结果因为大律师陈天一的“雄辩”,在法庭上直接推翻了现有的所有证据链,使得陪审团相信案子是警察对人证进行诱供之后,才形成的证据链。
不单单使得豪哥被判无罪释放,还在之后带看豪哥起诉香港警方,让豪哥得到了超过八百万港幣的巨额赔偿。
像话嘛?
看电视剧当然看得非常好玩,因为这种特殊的戏剧衝突,能够令观眾產生巨大的兴趣。进而持续的观看电视剧节目,提高收视率。
可这玩意儿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啊,原型人物还真就因为律师的雄辩而逃脱了罪责。(张子强)抢了一亿六千万港幣矣,这样的惊人数目,想想都觉得可怕。
所以张巡不可能搞什么陪审团的,能弄个乡绅陪审员,和明清两代一样,给外地来的县官说一说判决可能造成的影响,就算不错了。
得了,诸位告退吧。
等之后宋秉孙、宋宪、何荣祖等人被传召到京之后,再行討论。眼下张巡得收拾收拾心思,关心已经开始执行的那些国家大事。
比如去秀州华亭县寻找和布的官吏,已经回返京兆,並且带回了布的成品以及纺织布的机器和工人。
就不用多说了吧,就是一篷带著籽的纤维团,需要把他先去除籽,再做线纺纱。纱线的好坏,也决定了布的好坏。
什么短绒长绒的,张巡不懂,只知道眼前確实是已经有了布。另外下边的官吏,还给张巡找来了广东的木布。木织布的歷史很久,《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武帝末,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
其所献的布就是木布,北宋时又被呼为“吉贝布”,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因为黄道婆就是在海南黎族百姓处,学到了部分纺织的技术。或许黎族百姓所用的是亚洲那吉贝布也有可能是布。
两者相比,木的纤维其实更短一些,这就导致了木织布更加麻烦。毕竟纤维短,搓线就比较麻烦。纤维较长,搓线才比较容易。
因此,两者所纺织出来的布匹,虽然都是比较的柔软,但是木布摸起来相对就不那么滑溜了。毕竟纤维短,需要不断的把两根纤维捻在一起,虽然一根线人手是很难摸出起伏的。但好多根线纺成一根纱,这个纱线可能就有些粗细不同了。
等到木的纱线被纺织成木布,自然摸起来就没有那么滑溜。柔软是肯定柔软的,倒也没必要贬低木布。
隔壁小日子还一直用木布用到江户时代呢,中国差不多在明代就已经基本淘汰木布了。都是纺纱织布,为什么不纺更容易的呢?况且朱元璋下令家家户户都要种,以官方政府推广的形式,来促成了纺织业在中国的扩张。
很好,张巡把布放到一边,开始询问被邀请过来的几位种和织布工人。
华亭县这个地方算是后世上海的前身吧,毕竟上海是有事崧泽文化六千年歷史,无事出了市区都是“乡窝寧”。所以只能说是前身,浦东这会儿大部分还是水里呢,甚至静安还有相当部分在水里,或者只是滩涂。
扬子江江口冲积出来的土地,土壤较薄,肥力不高,並不適合种植水稻。等人类活动加强,通过不断地开发,把土地的地力养起来之后,也就可以种稻了。
现在嘛,暂时种不了稻,就有人种起了。毕竟中国人的本质之一就是种地,看到有块地方空在那儿,閒著也是閒著,不如种点啥。
这种作物其实是很消耗地力,长期种植的话就需要高强度的施肥。那为什么会在华亭县这个冲积出来的土地上种植开来呢?
很简单啊,在內里的平原,正经的好地都拿来种粮食啦,不可能会把地空在那里两三年轮种,以恢復地力的。想要恢復地力种植豆类作物即可,反正不会空著。
而华亭县这边处於地多人少的阶段,本来地就种不过来呢。正好今年这块种,明年那块种,后年再换块地种,往赴循环,只要种出来就不算亏。
等经歷了人类持续上百年的开发,各种草肥、灰肥和人畜粪便的堆积。这些地的地力会渐渐的提升,变得肥沃。到时候华亭县这一块的人口也渐渐繁衍增加,都不需要轮种了,直接大干快上,各处都种满算求。
等到明中期,松江的纺织业甚至需要从山东和河南购入皮,以保证纺织业的原料需求。
到那时隔壁苏州、湖州等处已经全都种满桑树了。种桑养蚕的利润一点儿不比种织布的利润差,眼下还是“苏湖熟,天下足”的情况,那时就会转变为“湖广熟,天下足”。
但是华亭县种植的情况尚可,这个纺纱机、织布机,其实是有些落后了。现在在使用的还是单锭手摇纺车,锭是纺纱时所使用的计量单位,一锭就是一个纱锭。
一名妇女付出劳力,在家拼命纺纱,乾死干活一整天也就纺出一锭纱(十小时纺纱四两)。效费比实在是差劲的很,根本没有竞爭力的。
带英有了珍妮纺纱机之后,一个劳动妇女可以同时纺八个纱锭的纱,这生產力的提升,那太大了。
等再发展二三十年,一个熟练技工操作纺纱机,已经能够同时纺八十锭甚至是一百锭咯。
一个人,一百锭。
但你要让张巡现在就来改进纺纱机,张巡確实是没有这个本事。因为张巡前一世,只在非常年幼的时候,看过家乡的老婆婆们纺纱织布。別说记事了,连当时是不是在纺纱织布都不清楚。只知道斗鸡遛狗,心思全都在玩上面。
等到长大之后,才知道那会儿是在纺纱捻线。等一时兴起到村里再去找这些木质机器,全都被当成柴火烧了个屁的,啥都没有了。
至於那些老婆婆,死的死,聋的聋,除了玩纸牌还都挺有劲之外,平时只剩下晒太阳的精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