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785.安西军败絮其中(1/2)

第784章 785.安西军败絮其中

因著制晏將要赶来,张巡又把程鉅夫给提了过来。在受任广东安抚使之前,先担任接待使,好好招呼制晏。务必请他在京兆,感受到寧朝的强盛繁荣。

这事是正经事,专门拨的经费。另外京兆城內的四方馆根本就没有修筑,不能让制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所以专门协调了在外镇守的某位军將豪宅,充当四方馆。

没办法的事,太子的东宫都没修建好,张旭所谓的大內,不过是在南唐旧宫的遗址上,利用南宋的所谓行宫整一番,加高围墙而已。张格出阁读书了,张巡都没有给他修建王府。

不是穷,是钱要在刀刃上。

有钱不如拿去恢復中原碎片,或者去完善黄淮地区的河工水利。这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和他们一比,营建宫室固然也有彰显新朝权威的作用,到底还是差一截。

也不是不修,是慢慢修。今年有余钱盖点,明年有余钱再盖点。反正就这么一回事,张巡都不急,大臣们有官署能够办公,难道还劝张巡大兴土木?

程鉅夫兴冲冲的接下了这个差事,表示自己一定会把制是招待的宾至如归。

就占城那地方,制晏能过过几天好日子?除了掌握百万占城人的生杀大权比较爽之外,吃穿用度啥的,绝对比不过京兆。

国王印、赐服、赐历书、敕文正儿八经封赏藩属国,要准备的东西很多。甚至还要开列执照和兵牌,一半交给来使,一半保存在中国。等下次使团前来,就要取出执照或者堪合。且使团往往有护卫的军队,或者装备武具的兵船,这些需要手持朝廷赐予的兵牌,才能够经过中国的城镇。

幸而张巡是接盘了带宋大部分政治遗產的,礼仪典章啥的,都保存妥当。所以这些事不需要张巡再组织人手,去“礼失而求诸野”。

按照旧有的章程办理即可,这一次有些手忙脚乱,主要是带宋太废物了,两个藩属国都没有。

接盘过来的带宋旧官,也不太清楚怎么册封藩属国国王。

上一次册封,还是册封的贵州刺史阿画。阿画的定位其实就是土司,只不过运气好,正好处於四川和云南之间,有统战价值。换其他年代,他也就是被地方安抚使司,照例承袭的份。

办著吧。

还別说,有了一个好消息,就有第二个好消息。王安节来稟报说安西郡王阿难答,派遣了属吏前来拜见张巡。

说白了就是先前他们终於顶住了篤哇的侵攻,喘过那口仙气来。就想著既然已经奉表向张巡称臣,那张巡的百亿补贴是不是得到帐了?

双方交易马匹的权场,也要划定位置。就像后世带明开在抚顺的,同女真部落交易马匹的边境权场一样。抚顺关、抚顺所和抚顺市,是三个地方,抚顺市也即抚顺马市,才是女真前来交易的场所。其位置在抚顺千户所城东,有个小小的抚夷厅。

所以看史书,偶尔会出现明明前文说克抚顺,转头过来又是抚顺献降的记录。因为这三虽然叫一个名字,却真的不完全在一起。

使臣是谁?当然是陕西有他不多,没他不少的汪惟正,注元师咯。

巩昌兵都交託给汪良臣统带,汪惟正虽然也是元帅,可他的军事能力哈哈,不如派来见见老熟人张巡。

按照王安节的奏报,可能汪惟正来的比制晏还要早。毕竟汪惟正走得都是官道,而且一路平坦,出了潼关往京兆赶,如果是急递军报,至多十一天,就能抵达。他是使臣,也基本按照一天五十里、六十里的速度走,慢不了很多。

赏赐给阿难答的那些玩意儿,在发詔书去给他的时候,已经隨同送到了。不知道是不是咱们给得阔气,所以他才把汪惟正派来,继续討饭。

喷,回头问问,是不是汪良臣那老马信出得主意,要是他出得主意,张二还得和他再交交心。

又候了些时日,果不其然,是汪惟正先从真州渡江,南来京兆。作为安西王的“进奏吏”,被人十分妥当的护送到了城中。

既然干得是进奏的差事,张巡便也不需要在大朝会上召见注惟正了。等人一到,安排住所,拨给柴米被褥,就可以排期召见。

“多年不见,卿神采依旧啊。”张巡和汪惟正只在战场上打过一次照面。

那一次兵败,汪惟正哪有什么风采可言吶。他是按照和彼时川兵先互射,把那些没什么士气,或者没多少装备的贏弱之兵,先射垮的战术打得仗。结果碰上忠诚军,临敌三矢,三矢之后就迎面衝上来肉搏了。

刀枪刚劈面而来,汪惟正的东川元军登时瓦解。也怪他们太久没打肉搏战了,队伍里混事的人实在是多。

之后就没啥可说的了,汪惟正抱著马脖子,有如千里转进的神威大將军一般,从武胜军城,飞奔回了陕西渭水边。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可不止跑了一千里哦。

“陛下英姿,今日一见,实在不凡。”汪惟正反正是被张巡一路打一路追,整个人都怕了,这会儿瞧见张巡,姿態更低。

“哈哈哈,坐坐坐。”张巡亲自过来拍汪惟正的手臂。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安西军里有个铁了心要投咱张二,且说话分量很高的僚佐,对张巡而言是件好事。

“安西王遣卿来,何事啊?”张巡也是明知故问了,但流程还是要走的嘛。

“一则谢恩,二则为榨场而来。”汪惟正所携带的阿难答谢恩奏章,已经先提交了上来。

张巡早先便得阅过,並没有什么冒犯的言语。其实就是汪惟正写得,怎么可能冒犯呢?况且就这帮蒙古人的文化水平,真要冒犯,也骂不出什么难听话来。

“榨场同河南王安节商议便是,何故来京?”

“陛下盛德,给三倍马价,然则”汪惟正有点欲言又止的样子。

“嫌少?”张巡第一反应就是这个。

按照市价三倍给战马和乘马的价,已经是张巡为了支援阿难答做出的巨大让步了,阿难答要是还不满足,確实有点过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