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775.皇粮祭天意味大(2/2)

所以作为备份的李圆,张巡决定也得找个像样的人来教育。不说教导成为什么古今无双的帝王吧,至少应有的教育要跟上。

免得將来真出点什么事,李圆两个替补都做不好。张巡可不希望带寧二代而亡,自己的继任者倒行逆施。

“师傅是?”李淑真见过姚燧和戴表元,认可二人的才学,放心把张榕交给老师。

现在轮到李圆了,肯定也得配个像样的。且由於不需要考虑什么南北平衡,尽可以选南方已经成名的先生。

“张伯淳,还是老泰山的旧吏呢。”张巡確实早就挑好了。

“啊?”李淑真显然没从他爹口中听说过这么一號人物。

很正常,李庭芝十几二十年前已经是国家三边的总帅,总统淮南两路,是贾似道赖以维持两淮防线的大將。而彼时张伯淳是迪功郎、淮阴县尉,之后迁转为扬州司户参军。

故吏是真故吏,但李庭芝也是真不认识这號人,即便双方可能打过照面。张伯淳向他匯报过扬州的税收情况,大抵也是匯报完就忘。

听完张巡的简介,李淑真对张伯淳至少有了个先入为主的好印象。她爹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能够被他爹录用,最终当上淮南幕府观察推官的,不会是什么差劲的人。

不过等之后张伯淳锁厅去参加科举,中进士之后,张伯淳就离开了扬州,改到杭州任职。

和彼时杭州的官僚们一般无二,听说江上大败,脚底抹油就跑路了。其实歷史上李庭芝的幕府僚佐人也不少,等听说伯顏打过来了,李庭芝让大伙儿自便,受李庭芝恩惠极多的僚佐们也大多跑路。留下来的人很少,仅有陆秀夫等寥寥几人。

现在新朝建立,来京兆活动,试图谋个一官半职的。受到了赵孟的举荐,被推到张巡的案头来。召见过一次之后,觉得这人还是有些意思的。

“至於王府,暂时先不急,李圆还是养在你我身边。”张巡一则是確实喜欢李圆,二则是想著省两个子儿。

营建一座阔大的王府,不得几十万贯吶。有几十万贯?干点啥事不好,拿来给好大儿盖房?

等他到个十一二岁,嘿嘿,让谢光孙来京中营建宅邸,以方便李圆迎娶他的闺女。张巡下赐个百十万的私產,就剩下房子钱了。

“那便很好。”李淑真也很乐意。

但此时坐在下手,正在吃著糕饼的张榕,心中暗暗升起些不满。他册封了太子之后,出阁读书,按例就不能够和张巡、李淑真同住了。於是就在前殿为他专门辟出了一处,临时充当“东宫”。

正经的东宫还在慢条斯理的修建之中,因为是拿张巡的內帑私財来修筑,且张巡不催促,那工程肯定快不了。

所以凭啥我出阁读书了,就要迁居到前殿来,同父母分开。而弟弟李圆,同样是马上要出阁读书,却依旧可以留在父母身边承欢?

已经要八岁的张榕,本已是有了相当的个人思维,或许因为从小教育的缘故,並没有完全的表露出来。

看著马上六岁的弟弟李圆,竟然堂而皇之的坐在张巡的大腿上,由母亲李淑真著糕饼投喂,

张榕见了,分外不喜。

他出生的时候,正是张巡创业时,援四川,救江西,平福建,战事几乎无岁不兴。张巡本人在家中的时间非常少,和张榕並没有太多年幼时的美好回忆。

等到李圆出生时,已经是张巡清君侧成功,成为事实上的带宋话事人,开始筹谋北伐,恢復中原之际。那段时间张巡在家的就比较多,需要稳定朝局,建立自己的班底嘛。

加上李圆长得格外相似於自己,且作为次子,不太需要严格要求,张巡就將更多的关心和爱流露到李圆身上。

反倒是张榕,作为嫡长子,註定要做太子,要接张巡班的人。张巡多少就带著几分要求严厉,

甚至有时候不近人情。

当李淑真又生了女儿元子之后,李淑真的主要心思,主要都放到女儿和小儿子身上。对於张榕的关照固然还是有的,確实比不上两个小的,

正当张榕努力压抑自己的情绪时,大女儿元子被侍女抱了过来。元子是张巡同海都大战,战胜之后得著的孩子,这会儿才一岁多。正是白白嫩嫩,手臂如藕节的娃娃模样。

到了元子这里,李圆终於“失宠”了。女儿不需要继位当皇帝,也儿乎不可能参与国家的大政。能够快乐的成长起来,嫁给功臣子弟,度过幸福快乐的一生即可。

是以张巡和李淑真对元子也是颇为喜欢的,头一个女儿嘛。甚至李淑真都明说了,不能把元子嫁到远处去,就得嫁在身边,方便见天的回宫来相见。

瞧见张巡和李淑真宠元子,撇下李圆,张榕一瞬间感到某种“你也有今天”的快感。但又同时生起一种別样的情绪。

父母连对妹妹的喜欢,都胜於我。

天家无亲情,也不是这样无亲情的啊。於是张榕跑到元子旁边,以兄长的姿態,扒拉著元子的强裸。

“春申啊,瞧瞧你妹妹,她可比你幼时,要白嫩上许多啊,哈哈哈哈—”张巡一句隨口而出的笑话,在张榕的心中又是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