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769.背约理由大儒辩(2/2)

硬是拼出了十几万人马,这都是事实上的开国百战精锐,和张巡五五开毫无问题。

人的名,树的影,张巡一旦出马,很多地方是一呼百应。而海都出马,各地也是风声鹤,草木皆兵。

“虏酋海都復起,诚乃心腹大患。”叶李坐下来之后,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窜结篤哇,侵扰河西边郡,必有所图。”李让应声。

“阿难答並未求援,情势大约尚可维持。”张巡召大伙儿来,自然是有想法的。

现在阿难答还顶得住,那陕西关中肯定就不会遭受什么兵劫。如果顶不住呢?是死板僵硬的等待阿难答的求援,还是先夺取潼关和长安,依靠河南腹心,反击篤哇?

別怪张巡不遵守当年的约定,这也是为了保全关中的民力和元气,关中河西加一起恐怕也就二百来万人口。有这份基业在,还有打到畏元儿的可能。没有这份基业了,那怕是十年二十年,都別想著出玉门关。

所以咯,各位都很厉害,嘴皮子也都利索,谁给我辩经,方便我背弃和阿难答的约定?

当然不是说现在就背弃,是为了之后背弃做准备。毕竟海都都开始走西线,试图从河西打进陕西,再入中原。咱们一点儿准备都不做,不符合张巡的性格。

“这.”诸位宰相自然能够理解张巡的心思,但是吧—

出来混是需要讲信义的,为啥阿术可以丝滑无比的滑跪张巡,因为张巡是他借来的师,张巡始终遵循约定,营救残元。

河北各处,张巡是秋毫无犯啊。等把海都·乃顏联军一击破,大伙儿都认为张巡信义无双,河北世侯和北方士人单食壶浆,焚香设案,以迎王师。

“矣,不出此门。”张巡屏退左右,宫人侍从一概退到殿外,內里就包括张巡在內的五人。

“蒙王松山,下詔退位,所属一切疆界,奉表献上。”姚给大伙儿开了个头,算是个保底吧松山当初捧著带元的国璽向张巡投降,理论上以他为首的元朝廷,已经是事实上灭亡了。他也把整个带元所拥有的版筑户籍,全都移交给了张巡。

阿难答作为松山的皇叔秦王,既没有自立,也没有明確反对禪让。那么就从松山的大臣,变成了张巡的大臣,类比於跟著阿术一道投降的那些蒙古旁支的王子。

旁支王子们个个都是“韃官”,已经开始享受张巡赐予他们的俸禄、田宅和户口(食邑)。他们能享受,阿难答当然也能享受顶多就是阿难答投靠过来之后,不能够再封什么秦王了,侯还是差不多的。给个一二千户的食邑,过上吃喝赌的生活没问题。

用姚言的话来说,那就是阿难答不来求援,张巡也可以以松山当年的退位禪让詔为名,率兵进入陕西。

“好!姚相公说得是。”不怕你开口,就怕你不开口,张巡当即拍手。

“確乎如此。”叶李估计是也想说的,但被姚言先开口了。

“也可以先派一人去,传諭其纳款。”李让心想你们都把阿难答定位成臣子了,那还不如一步到位。

阿难答要是派人送陕西的户籍图册到京兆来,那在封建时代,就意味著降服了。寧军进入陕西和河西,將毫无滯碍。王师在王土之上行动,有什么问题?

如果阿难答不肯把送来图册,那口实不就来了嘛。松山这个故元皇帝都降了,命你也来降,你却不降。现在又遣使招抚,还不降。

俺张二仁至义尽,派兵来收取关山五十州。

“表兄。”张巡朝李让竖了个大拇指,做了宰相这个觉悟立刻上来,都会“强人所难”了。

继续吧,大儒为我辩经呢?不说十条八条吧,至少得上中下三策,以供张巡选择。

“趁人之危,总是不妥。”张巡的目光转向金应,结果金应来了这么一句。

“嗯?”

不是,哥们儿?

“陛下有心恢復关陇,深恐关中为韃虏篤哇等茶毒。既如此,不如明示阿难答。”金应心想咱们已经是中原的天朝上邦了,就不要玩別的套路了。

就堂而皇之的告诉阿难答,我现在派兵来支援你,你要是觉得行我就来了。你要是觉得不行,

咱们可以再商量。

张巡的名声举世皆知,当年阿术借师助剿,张巡说退就退,一点儿迟疑留恋都没有。你管张巡是不是为了利用松山和阿术的號召力,在河北接触海都的第一线设置防波堤。

你就说张巡在捞了一把阿术之后,退没退吧!

退了!

信守承诺,张巡老老实实地退回了黄河以南,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恢復河南、山东的生產,以及引导黄河北流的事情上。

黄河以北的土地,彼时还是姓孛儿只斤。

当年阿术和松山没得选,现在阿难答难道有很多的选择吗?汪良臣都说安西军被突然出现在河西的海都嚇了一跳。

打打篤哇,那毫无胆怯的。篤哇是成吉思汗的子孙,阿难答也是,都是蒙古宗王。你察合台的后代,我拖雷的后代,我地位还比你高呢。

打海都,保不齐谁心生慌乱,临阵一退呢?尤其是六盘山那些迁入的蒙古、色目、回回部落,

现在受到安西军大军压制,还没啥问题。得知海都来了,跳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张巡就应该派一名舌辩之士,亲自去往巩昌、河西的阿难答中军,对阿难答晓以利害。告诉他张巡愿意派兵支援,还愿意给一点钱粮。双方先合作把海都和篤哇打跑,中原內部问题,咱们內部自己解决。

海都来了,那可是要杀你全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