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766.景教俘虏求释放(2/2)

两个想回国的景教徒大概是那种被忽必烈从伊尔汗国迁移来的技术人员,也可能是文化艺术人员,他们的家人亲属啥的都在亚美尼亚,或者两河流域,想回家也正常。

可如果是军匠,那就对不住了,一辈子给张巡搓强弓硬弩吧。

都是俘虏了,哪里来这么多要求?

结果第二天京兆府的又呈文上来,说这两个景教徒自陈,一个是什么伊太利的使臣,一个是景教的主教,並非一般的军匠或者儒户。

啊?

伊太利?那不就是义大利,教皇派来拜见忽必烈的使臣?那倒是有可能的。因为歷史上確实有这么一回事,张巡依稀有点印象。

至於那两个景教徒的名字?张巡看了看串起来一大行嘰里咕嚕的什么东西,索性把呈文留下,

命人去通知京兆府。张巡吃完午饭之后,大概会有一刻钟散步的时间,这个时候叫那两个景教徒来。

如果真是什么使臣和主教,张巡倒是有点兴趣和他们聊一聊。但也仅限於聊一聊,毕竟张巡和义大利,和罗马教宗隔得实在是太远了,除了简单的交流通信,几乎不可能进一步的合作。

这年头坐船从里斯本到泉州,估摸著全程顺风都得三年。还得做好船毁人亡的心理准备,实在是往来不便吶。

午后,张巡先问了问张榕识得了几个字,北宋的徽宗就有两本完整的千字文流传下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什么的,如今也用来教导皇子识字用。

问完孩子的学习情况,侍卫亲军就把两名明显非汉族长相的人引到了小园廊上。这二位在大都生活了这么久,也是会说汉话的,对外国人来说甚至算是流利。

简单的拜见了张巡之后,其中一人表示自己是景教的汗八里主教,也就是大都主教。现在履职已然结束,希望回到敘利亚,去拜见他们景教的大主教。

倒也很正常的请求,这年头俘虏不区分什么身份不身份的,蒙古人一般首先俘虏工匠,其次俘虏在育龄的女子,再次才是男子,方便驱赶去攻下一座城。张巡当初没有分辨的这么明確,一概算作乃顏的投下,裹挟了就走。

裹挟到一个景教主教,倒也不稀奇。不过既然他是主教,那张巡就得问问他,有没有可能去招揽蒙古大草原上的景教徒呢?

要是能够去招揽景教徒,让他们內属到漠南蒙古桓州去,张巡不单单愿意以礼相待,还可以出资为他修筑一座宏伟的景教大教堂。

相比较於削弱海都的实力,一座教堂算个球啊。了不得五万八万的。即便修筑在京兆城內,也是可以的。

对於宗教,张巡没有个人好恶,只问一条。

能不能为我所用。

只要能够为我所用,那就是好宗教。不能为我所用的,对不起了,等著挨老子的封建主义铁拳吧。

自称索玛,或者扫马的这位主教表示自己可以去蒙古,但能不能招抚到蒙古部眾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毕竟他只有一个人,即便许多蒙古贵族的景教信仰很坚定,但海都的威望摆在那里,人家的选择很难说。

喷喷喷,这话倒也是老实话,不是胡吹的。张巡微微頜首,既然如此,那也就罢了。这个扫马要去泉州坐船到两河流域,再去找敘利亚的景教大主教,那肯定会经过巴格达啊。

巴格达乃是伊尔汗国的首都,伊尔汗国是旭烈元从蒙古草原裹带了十万帐人马在两河流域建立的大国。而且由於旭烈兀本人亲善景教,使得他得到了左近不少信奉东仪天主教、东正教族群的支持。

当代的伊尔汗据说还在设法攻克耶路撒冷,然后进攻马木留克王朝。到底情形如何,张巡是不太清楚的,毕竟咱们穿来之前没有特別关注过这一方面的歷史细节。

但有一点张巡可以確定,旭烈元作为拖雷的儿子,他本人以及本人的后代,未必服窝阔台的后裔海都。

虽然让伊尔汗起兵从巴格达进攻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有些难度,但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告诉现任的伊尔汗,中国出了个张二哥哥,已经在河北击败了海都,阵斩海都数万骑。海都的实力遭受重创,率残部退回哈拉和林舔伤口了。

管现在的伊尔汗是哪位,努努力啊,俺张二一定支持你,帮帮你的场子。弄死了海都,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领地,任君自取。

画饼嘛,反正就是画唄,哪怕现任伊尔汗能够发动一二万骑,去骚扰察合台汗国,都算是张巡本人的成功。

篤哇的兵势被分薄,如何不是好事呢?

让面前二人梢坐,张巡派人去通知萧明哲,请他擬一个国书来,写给伊尔汁的。咱们再预备个十万贯的礼物好了,綾罗绸缎,都用上等的。然后就是他们这帮人喜欢的大海碗,长颈酒壶,刻大盘,再弄点金银器,齐活。

也算是结好伊尔汗了,咱们东西两面,夹击海都势力集团。

已经从省台下班的萧明哲在家里接到这个消息,还问了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侍从只说张巡接见了两个景教徒,故才请学士写国书。

得,萧明哲问了问给哪国写,写得是什么內容?单纯交好,还是结盟为友?有个大致的內容梗概,他才好扩充。

写作的事就交给他吧,张巡便请这个扫马在京兆多候几日,最好是找个愿意远涉重洋的官吏跟著去巴格达。

直接和当代伊尔汗敘述张巡所获取的战功,以及夹击海都的想法。让海都顾此失彼,两头救火,没有充分的时间积蓄实力,舔伤口。

扫马听到自己居然能够得到寧朝官方的赞助,连连向张巡表达感谢。他表示自己对於伊尔汗国一带的语言多有涉猎,完全可以协助翻译国书。

这就不必了,张巡在大都打劫到了不少语言文化上的人才。本来大都就是个四方薈聚之所,没瞧见他隔壁还站著一位伊太利的使臣嘛。也不知道这会儿的义大利语是个什么情形,或许人家更高级一点,学的都是拉丁文。

再者伊尔汗作为蒙古人,而且长期和忽必烈这边有所联繫,肯定蒙古文也是通晓的。那张巡完全可以一个汉文版本,一个蒙文版本,绝不怕语义传达不准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