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755.经济学问也在行(2/2)

当年哪怕伯顏派个人来和张巡谈谈呢,投降之后,我只要常州,也就没有如今的寧朝了。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今的一切,都是被逼出来的,尤其是当年伯顏谈都不谈,张口就是进了常州三天不封刀。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不和伯顏死拼到底,真就只能挨项上一刀啦尤其是像张巡这种大户,城破之后,肯定是先抢大户和商铺。不单要抢钱,还得淫掳女眷,那场面张巡都不敢想。

“陛下尚且如此,世人该当如何呢?”显然答案和戴表元所想的一样。

“臣曾闻,陛下以家资二千万为质,借贷援川粮餉。试问这天下,有几人有二千万私產呢?陛下为天下大计,可不计私財。旁人又有几个,能为了末业尽力一搏的呢?”

对啊,这道理很朴素啊。

张巡和李淑真登时就听懂了,道理就是这个道理。张巡敢把价值二千万贯的私產拿出来抵押,为援救四川募集粮餉,那是因为张巡当时是崇庆军节度使,统率雄兵十余万。即便最终赔本了,兵还在,那家產完全可以慢慢再积累。

没了二千万,那肯定也是心痛的,甚至是心痛的无法呼吸。却不至於要去跳钱塘江或者长江,大不了重头再来就是。

军国大事如此,其实一般的商业投资行为也是这样啊,

人嘛,都是恐惧风险的,要不为啥有“而走险”这个成语?无路可走了,才会去冒险。贬义不贬义的在其次,描绘的很形象。

朝廷担忧老百姓看到从事商业、手工业有丰厚的利润,於是跑去干这些末业。其实是属於多虑,首先带宋在商业上的税收能力非常强劲,不是说计算商业收入和流通环节的能力有多高,而是带宋属於根本不管你赚不赚的那种。

店开在那里,按照行业分门別类的登记,组成行会之后,全都上了官府的名录。朝廷要钱了就摊派,点著名的问你要。

这事北宋的时候就是如此,官称叫“科配”。

非税收入嘛,罚没性收入嘛,就这么个意思。

歷来国库亏空,要么打商人的主意,要么打百姓的主意。带宋不一样,带宋是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全盘继承了带宋税吏体系的寧朝,难道会在徵收商业税上含情脉脉?

你就是大胆,有本事,有脑子,有手腕,有干劲,最终经商成功,有了一份產业。隨便来一场大规模的“科配”,你就死了。

论是一般的老百姓,他根本没有放手一搏,去抓住面前那个好似存在的机会的胆量。

绝大部分老百姓都怂,没有试错机会,一旦搏输了那真就只能全家上吊或者喝滷水。

或许有人说了,那要是老百姓都没活路了,他不还是得去键而走险嘛。河南、山东、

河北这一带,人口凋到了极点。即便河南再暴增一千万人,河北山东也都暴增几百万人,照旧能够让老百姓有地耕。

有地耕,就能安稳住绝大部分人口了。

朝廷完全不需要强调什么“重本抑末”,你就让他自然发展好了。就带宋这个现实环境,商业、手工业发展天然有上限,民间资本想要突破发展天板,而且是在一代人之內突破,最好的办法是榜下捉婿。

捉到一个女婿,那有了官皮,遭到科配为难,进而破家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但得一直保持有进士,没进士第二天就得暴毙。

若是再压抑什么商业的发展,那就別指望什么商业发展了,直接死给你看。

“然则人所逐利,也是共性啊。”叶李又搭著问了一句。

“士大夫耻言逐利,然君子固穷,也非只可穷啊。”显然戴表元要开始辩经了。

因为君子固穷在原句中,绝对不是说君子只可以做个穷鬼的意思。仅是说君子在贫穷时,应当安贫乐道罢了。从来没说君子不能去发大財,孔老夫子教书还得收十根腊肉呢,

该要钱就是要钱的。

“国计民生,总关钱粮,应当言利。”

“就这样吧。”张巡不想看辩经,到此为止。

“陛下。”戴表元起身向张巡躬身行礼,似有告罪之意。

“一俟春申出阁,便要劳烦於卿。”张巡觉得这人还算有点意思,是个能够办实务的官,而且看他那个想要辩经的架势,读书肯定也是到位的。

“敢不应命。”一听到自己真的要成为太子之师,戴表元那是真激动。

南宋中后期,诸多学派学说颇有些百家爭鸣、百齐放的意思,但由於南宋政治的主旋律始终在战和之间摇摆,这就使得学派的较量被掩盖在朝廷的政治大局之下。

现在新朝不一样了,因为张巡一路打到了桓州,原本的战和之议完全消失。能跟著在新朝立足的全都是主战派,主和派早就被除名离场。

有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各学派想要发展,就得和先前叶李说的那样,得到官方的背书。官方是谁?当然就是指的皇帝。

如今的皇帝张巡,那思维逻辑已经形成,並且属於是“沉谋英断,有削平天下之能”。想要影响到张巡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几位宰相,也不过就是辅政理民,以备参谋而已。

那最好的办法?肯定是影响下一代的皇帝,如今的太子。

“陛下,开封有奏报。”显然是王安节的奏报,因为张巡瞩咐过,王安节、谢光孙这种大边帅的奏报是不论任何时间、情况,都要立刻呈上的那种。

理论上应该先到省台,再递入宫內。可如果是紧急军情呢?所以还是一路直达天听。

这算是特例,一般的上书,州县的公文,都是先过省台,再抵张巡书案的。

“取来我瞧。”张巡示意眾人稍歇。

“哈哈,姚燧这老夫子,到底耐不住寂寞啊。”展开文书一瞧,果然是在洛阳自称养老的姚燧接受了公车来迎,要出山教育张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