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751.改名京兆万事备(2/2)
左右齐齐催促,將赵是架上大船,撑船的军汉立刻动手,片刻时间都不可肯多给赵是。
建康这边也已经是准备开了,消息完全没有控制,城內外不过一二日,便知张巡將要受禪。四方州县的快马,那是日夜疾驱而来,捧送劝进表文。一个个背后插著红旗就往留府冲,生怕別人不知道他们所出的州县已经赶来恭戴张巡。
留府长史金应更是忙的脚不沾地,他听说张巡在幽州受禪,连受禪台都没有筑。在建康怎么能够这么草率呢?北边那都是不知文教的子,搁建康肯定得大操大办起来,又不是没有这个条件。
金应虽然是以有气节的儒生自居,跟著文天祥在南宋危亡之际起兵。但这不是没有投降虏嘛,就算是在带宋最危急的时刻,於横林兵败,文天祥诸师瓦解的情况下,他仍旧没有背弃文天祥,也没有生出投降伯顏的心思。
你要说现在?现在那是陛下顺天应人,我乃推诚辅运之臣尔。
天下又没亡,亡的不过是赵氏而已,新旧更替,自然之礼。
对了,还有一件事得提一下。建康的名字被张巡给废去了,原本应该按照东晋和南朝的旧例,
改称丹阳的,主官也称为丹阳尹。但张巡现在多少带点飘,觉得丹阳尹这名字不太行。
京兆!
建康府改称京兆,江寧县和上元县如元,主官称京兆尹,次官称京兆少尹,这叫出去多么的响亮啊。
然后左翼太平,右翼镇江,瞧这名字起的多吉利。
是以金应现在已经卸去了六路发运大使的差事,以京兆尹兼留府长史。反正北伐诸军已经开始往南撤,不再需要大规模的北运军粮物资了。况且发运使是带宋的官,而京兆尹是寧朝的官,那状態不一样。
史樟因为担任河北安抚使司参议·署理马政,而大为欢喜,其他人又何尝不是呢。从故朝摇身一变,顺利转移到新朝的船上,其间的困难,唯有亲身经歷者才能懂得啊。
拍马去往原先的郡王府,如今事实上的皇宫,金应得向留守京兆的皇后李淑真稟报受禪台工程的进度。李淑真倒还是俭素,没有大操大办什么,除了一应所需的礼服,也就多给自己的女儿扯了几身。
小孩长得快,根本不可能四季常服只有八套。八套那是练得身形似鹤形的嘉靖,他搁那儿修仙,大朝会都不开,要什么衣服。
听到金应的稟报,李淑真只是笑笑,她出身世代缨簪的王侯宰相之家,父亲是国家宗帅,受封襄王。臣子们的小九九,又如何不知?不过是想著新朝初立,多露露脸,多卖卖力,换一张雷打不动的位置。
受禪台虽然也是大事,却也用不著金应亲自来报。就像孙虎臣,他明明是留守京兆的武將之首,哪里需要他亲自去督造张巡过江用的“龙舟”?
可孙虎臣不单单是亲自去督造了,进度如何还见天来向李淑真匯报吶。为了条船,平时会天天匯报吗?当然不可能啊。
爵赏尚未大定,如何不“上下跳”呢。
“陛下可有讯来,何时抵京?”李淑芝居中留守,但她並不十分干涉一般的政务,这里面有个度。
“至多还有半月。”前头已经收到前军的军报,
叶李、李让等人监护诸军南下,先次开封,在开封分出鄂兵二万、川兵一万余西走,各自回返本镇。淮兵和浙兵,则分作两路,淮西兵走颖水回庐州,淮东兵走黄河故道回扬州。浙兵跟著淮东兵南走,回镇润州、常州、苏州。
大军二三十万,还有分守河南、山东的熟券屯田军,舟船相连,一日只能走三十里、四十里。
等张巡恢復桓州,招抚了內属蒙古之后南下。很快就开始赶进度,渡过黄河。
“这么说,已过宋州?”李淑真掐指算了算。
“陛下走得山东路,经齐州济南,往徐州,此时怕是才到徐州。”金应很有准备,掏出一份军报来,上面写著张巡的路程次第。
“是否是为了巡阅运河河工?”李淑真立时瞭然。
“委实如此。”金应点点头,张巡这皇帝皇后都是精明人,少见糊涂。
张巡走济南,奔徐州,自然就是为了看一看从淮安清口一路拉到山东齐州济南的运河情况。兴修大河河工,一般都是在秋冬季水枯时节进行。吴璞的想法也是如此,那张巡南下,肯定要瞧瞧情况如何。
黄河虽然改道北流了,但並不是说北流了就万事大吉的。因为黄河多次衝决南犯,导致淮河水系的大量支流被堵塞,被冲改。
淮河的情况十分复杂,吴璞曾说他活著的时候能够整理好一个框架,给后人开个头,就算是没白来这趟了。当时张巡还不信呢,现在看了工地,才知道单单是一个“挑河”。也即把黄河南下冲入的泥沙搬运到其他地方去,就是个按年计算的大工程。
因为一般徵发劳役,抽调屯田军,只能在冬季农閒时。所以要做好连续用工多年的准备,避免影响当地的农业生產。
“那或许还会慢些。”李淑真知道张巡是个认真的人,既然沿著运河工地看了,那就会走完全程,並且和治河管员详谈。
“京中一切均已齐备,只待陛下抵京。”金应不猜测,只是做好分內之事。
“有报!”门廊上响起呼声。
传进来,是张孝忠的急报。直言自己已经抵达润州,至多还有一日,便將抵达京兆。询问应当如何安置赵是?再者禪让也要走流程,是不是需要提前安排几个教习,过来教导赵是怎么向张巡行礼?
暂时安置赵是的居所,金应早就准备好了。这一次不需要再高砌宫墙,正常修百十间房屋即可。但金应还是看了看李淑真的態度,进而揣摩张巡的態度。
“听闻故元之主已封王,並同陛下一道南返?”李淑真懂了,並且以反问的方式,把態度传递给金应。
“明白了。”那赵是肯定也要封王了,金应可以就此稍加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