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748.元號光武国號寧(2/2)

这都不是事,张巡如今正是威势强大,对基层控制较深,有充分执政能力的时候。能够募集到军户来屯垦的,歷史上忽必烈是直接把在囊阳降元的生券军迁移到此处来安插屯垦,以恢復当地的生產生活。

咱们现在也能够从南方募集三五千军户,在当地设置两三个千户所,四五个驛城,一路通达到桓州。

大军哨探前出,四面荒芜,一个蒙古部落的人影都瞧不见。或许是海都北返时,把当地的部落人口都裹挟带走了。或许是听闻张巡在河北阵斩数万,海都仅以身免,就北迁跑路了。

先前攻打幽州时,城內的东道蒙古兵就不管不顾的跑路,跑起来没有半点的负担,完全不管乃顏的死活。到最后甚至洞开城门跑路,拖家带口的跑路。

草原的游戏规则,不就是谁拳头大谁有理,在张巡的大拳头面前,乃顏的小拳头对东道蒙古兵的威胁小多了。

前几天晚上,和谢光孙在榻上閒聊,还觉得当地能够剩下几只小猫呢,现在看看,还是太年轻了,失算。

不过想想歷史上,匈奴被汉朝打得要么內附,要么西迁。突厥也被打得分裂,同样有相当一部分西迁。人家牧民也是人,也懂得趋利避凶。张巡这么凶,人家不跑路才奇怪呢。

得,继续北上吧,正好一路考察滦河两岸的情形,瞧瞧这个金国最大规模的牧场,到底是什么成色。

以至於歷史上记载了金国失去桓州之后,原本纵横的拐子马都失却了马匹,使得当年铁马纵横的带金,最终都退化到以步兵为主的政权。

三天两头被大范围跃(屏蔽)进,进行高速机动作战的蒙军给溜著打。打到末期,只能依靠关河防线,以守为主,在小范围內进行精兵反击。

可能是因为尚处於冬季的原因,张巡也不太能够瞧出当地的水草到底丰茂不丰茂。重点是大军前哨探出三十里,甚至五十里,连根毛也没抓到。这蒙古人衝锋打仗的时候確实是挺猛,这跑起来也是转进如风啊。

难怪能够成事呢,单单这个存人失地的態度,就沾点领先。

及至进入上都,那个歷史上的大安阁,此时居然还聂立在城內。马可波罗的游记里面也记录说上都有个巨大的木造建造,足以脾全城的那种。不过后来被北伐的红巾军一把火烧了个屁的,后世只剩下一个台基。

明朝在此处设置开平卫的时候,城內的建筑就已经不剩下什么了,甚至城垣都有所塌毁坏。

等到宣德年间开平卫南撤,这座上都城便彻底废弃。

除开那座醒目的大安阁,城內还有另外的发现,那便是避居於城內,躲避前一阵子冬雪大寒的七八百帐蒙古牧民。

他们本来不是上都附近驻牧的部落,原本隶属於“五投下”所部,在蒙古草原和辽东林海交接的广大区域內游牧生活。接到海都和乃顏都兵败的消息之后,从白羊河上游往北迁移。走到上都便遭遇了风雪,没办法只能停下。

及至风雪初停,张巡和谢光孙已经杀到。前哨的蒙古探马高呼张巡十万天兵已至,这拨人也光棍的很,直接拱手而降。

不错,张巡命人把他们的头人领来拜见,馈赐了彩幣,命他们就在上都,或者说桓州本地驻牧。成为第一批內属蒙古部落,也即寧朝的蕃落。

战爭是一场都没发生的,只能说在槐河畔阵斩海都二万级,真就是杀得海都胆寒。別说三五年不敢南顾了,可能十年八年都不敢南顾。

按照谢光孙的想法,在桓州是要设置招討使的,既招抚愿意內属的蒙古部落,又討伐不愿意降服的部落。保证在燕山以北,有一支属於张巡的游牧势力,为河北提供警报。

只是现在拢共就七八百帐人马降服,太少太少了。按照带清的记录,活跃在漠南的三个盟,有一百来万人口呢。当然清初漠南蒙古的范围比现在张巡控制的大的多,可再参考带金的记录,就眼前桓州到古北口一带的滦河流域,养活个十几二十万人,问题不大。

这会儿当初护卫松山逃出大都的博罗欢站了出来,他是忙兀部本部断事官,这个官职在蒙古算是本部大权一揽,不细说。而忙兀部又属於“五投下”的一部分,他们家在本地是有点影响力和威望的。

和跟隨张巡前来的帖木儿不、李庭等人相比,他至少占一个人头熟。既然有部落没有离开,

那有一就有二,他愿意带一队人马招抚附近零散的蒙古部落。

哦哟。

真是新朝新气象,大伙儿都巴望著办事,不怕多办多错,自己给自己揽活。只要办成了,在张巡这儿不单单是可以露脸,还可以升官受赏。

当然啦,在博罗欢心里,其实还有些想法的。虽然张巡从松山手里接过了所谓蒙古大汗的桂冠,但是松山毕竟是黄金家族的直系子孙,拖雷的后代。在蒙古人里还是有分量的,利用松山的名號招抚蒙古部落,也算体现松山的价值。

这事正过来,反过来,都可以拿来说。反过来说就是生怕松山在蒙古百姓中的威望,张巡会把松山给药死。

是正是反,就要看这个价值的程度高低了。博罗欢看得出张巡现在还处於尝试阶段,所以这个价值一定是正向的,多给张巡一点反馈,让松山在內属蒙古中保持一定的號召力。

將来內属蒙古成为河北的屏障之后,大概率张巡就会权衡利弊,认为松山带来的利,要比弊大的多。

干吧,张巡立刻给博罗欢一笔彩幣,让他去招抚还流散在本地的小部落。愿意来降附张巡,尽可以拉来。

把儿子交给张巡做质子,张巡就接纳他们在漠南驻牧,

如此,张巡进驻改名桓州的上都城,开始规划起在桓州建设牧场的重大军事项目。占地二百五十平方公里的桓州城,城內有大片的空地,原本是用来给习惯住帐篷的蒙古贵族作为营地的。

现在正好,在之后规划牧场时,能够用作牧群,尤其是战马牧群冬季的避风处。纯粹的野外放牧,风险太大,尤其是在冬季,有这么一面高耸的城壁阻挡,这个风险能降一大截。

(有熟悉蒙语的大哥,帮忙给张二起个蒙古外號,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