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743.你走我来入幽州(2/2)
喔帐內此起彼伏的惊呼声,帐中也有人见过乃顏的父祖,此时一对比,那真就是非常相似。张巡出去一趟,竟然真的砍了乃顏回来。
咽了一口唾沫,张巡没有立刻就乃顏说些什么,只是命令王安节再调五百人给王效节,令其严密控制平则门,並且一直点燃焚烧篝火,將平则门前照得亮如白昼。免得已经入手的平则门,再被蒙军野战攻袭。
才说完这话,帐中眾人更是心中惊讶,怎么不单单是取了乃顏首级,连幽州城门都给打了下来?照这个玩法,明天大军就能进城了啊。
转头看城內?
竟然没乱。
因为诸位那顏都喝的烂醉,叫都叫不醒。这帮蒙古贵族本来就爱喝酒,现在局势恶劣,回天乏术,那就更要以酒浇愁了。
咸丰皇帝跑路承德避暑山庄之后,就日夜以醇酒自。本来身体便一般,腿部还有残疾,没喝几个月直接死了,他倒是死了一了百了,把天下丟给一个几岁的小皇帝,那真是罪大恶极。
既然没有人来管这个事,而乃顏侍从亲信也都在平则门被张巡杀了个明白,可不就是乱不起来嘛。毕竟乱也是要有人去生的,没有人带头生,怎么乱?
甚至连上街大喊国王了的人都没有,因为知道消息的这会儿都抢了骤马自东门走避出城。东门这会儿也被人打了开来,既没有爭斗,也没有呼喊,就这么静悄悄的开了门。
守门的都是乃顏部眾,听说乃顏死了还不跑?那真就是太看得起这帮人的心理素质了。
眼瞅著东门洞开,城內的东道蒙古兵更是跑得放飞自我,已经不避人了,呼朋引伴,招呼上同乡同队,裹紧皮袍就是跑。
一夜之间,即逃走了五六千人,等到天色再明时,还有人不管不顾的在跑。
以至於忠诚军自平则门试探性的进入大都城时,都没有遇到抵抗。原本张巡还说是不是要用一根高杆插著乃顏的首级进城,高呼“乃顏已死!”,来动摇瓦解城內蒙军的意志。结果城內根本就没人在意,都在往东面涌去。
整个大都出现一种诡异的状態,西门是一队队开进城的忠诚军,东门是一丛丛跑出城的蒙古兵双方仿佛是有默契一般,你进我退,你来我走。
等到宿醉的蒙古那顏们醒来,城內不单单是那些孤零零的东道蒙古兵跑路了。连乃顏帐下的人马,也有人带著家口逃离大都是非之地。
你说这些人知道乃顏的死讯吗?其实根本不知道。只是听说东门洞开,且根本没有人约束,那还不跑?
人与人之间,这种势如闪电一般的传言,其速度之快,绝对出乎意料。不信?二三十年前抢购食盐的事总知道吧。
越是如此诡异,张巡还真就越加小心,因为城內“静謐”的完全不合常理。现在张巡一切求稳,只要能够恢復幽州,重夺燕山,这波就稳了。
如梦初醒的几位乃顏魔下的千户那顏们,在瞧见城头山树立起的宋军红旗,以及得知乃顏遇刺之后,一半人选择风紧扯呼,带著残存的人马家口,旋风般的跑路出城。
另外一半,直接派人出城来,高呼愿降,装都不装。乃顏已死,且乃顏这一支实力遭到重创,
根本无力抵抗,不投怎么办?
张巡也没有特別想要杀降,只是要求这些人,包括他们的家口,全部出城来。进入张巡在城外设置的草柵,交出武器和马匹,由北伐幕府的书吏登记造册,一一发给身牌之后,再作其他。
大都东门?到这会儿也终於被张巡派人接管。也不单是东门,是大都各门,全部在二日內,为张巡所控制。
到这会儿还没跑得,那就只能做俘虏。全都出城来草柵中接受登记录名,侍卫亲军的骑兵持红旗进城,沿街高呼出城,全部出城。很多侍卫亲军就是蒙古人出身,汉话和蒙古话各喊一遍。
驱赶了二日之后,便命忠诚军入城,控制內外城各坊,以及城內的衙署和皇宫。若有发现活人的,不问情由,一概就地处死。
第一天那顏们领著不出来投降,第二天侍卫亲军呼喊不出来投降,第三天城门都封锁了还是不现身,那就別怪忠诚军的刀子快。
肯定有大把人被冤杀,但张巡是一定要进入大都城的,一点儿隱患都不能留。所以就是死了白死,史书上都不会留下半行记载的死。
前后出城来投降的,约有八九万眾,主要是乃顏魔下一万帐的部民。还別说,乃顏前几年入寇確实发了財,部民的人口这般充实。
其中的驱口,也即奴隶並不多,万把来人,主要是有技术的奴隶。没技术的都在城外的田庄地土上耕种放牧,为蒙古军爷们殖產。
另外还有数千名乃顏魔下的各类工匠和匠户的家属,这都是乃顏的宝贝,专设了总管来管理的,现在一律便宜了张巡。
剩下的就是部民了,青壮不多,妇女和孩子很多。妇女就是蒙军掳掠而来的,孩子则是最近几年不停出生的。
实际出城来投降,並最终点名到册的蒙古正军,只有区区的一千九百二十二人。他们的家口则有二三万,另外三四万家口则是在水战死或者被俘蒙军的。当然也有没来得及跑路,被丟下的家口,相对较少。毕竟张巡给与的跑路的时间,实在是非常充足。
得了,入城吧。
整个大都,不,现在应该是幽州城,街道空空荡荡。但张巡並不在乎,因为张巡需要的只是这座城,以及这座城所意味著的天下大义。
恢復燕云十六州的大义名分在手,捷报通传天下,万姓拥戴,四方推崇,便在眼前。
落入胡虏之手几乎四百年的幽州,虽然是以这种诡异的方式,回到中原的版图之中,但只要他回来了便好。不必苛求什么过程,结果完美便是幸事。
“恭请节帅登皇帝位!”
不需要暗示,不需要预备,甚至不需要眼神的提醒,当张巡步入故元曾经的皇宫大殿大明殿时。无论是故元河北蒙汉官吏,还是北伐幕府的文官武將,都是这么一个心思。
“臣等同心一致,恭戴节帅即皇帝位!”张巡没有去坐忽必烈、真金、乃顏坐过的那张宝座,
只是立在阶上,望向山呼的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