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741.围三缺一復燕山(2/2)
当年驴车皇帝在幽州一带,就吃了联络不畅的亏,甚至有诸军拥立太子的事发生。张巡可是很明白什么叫以史为鑑的,感谢赵二为咱们在测试服做出的错误尝试。
算算赵二那一次尝试,已经过去三百多年了。即便是宋徽宗那一次尝试,也是几乎二百年前的事咯。
燕云之地离开中原的范畴,前后几乎四百载,太久了。
各军依次分立,张巡便转身督催粮道。就食於敌,难度確实是大了一点,河北这地方又被海都和乃顏颳了一边,蚊子腿上的精肉都被刮褪了,也確实很难榨出多少油水咯。
还是得依靠河南和山东两翼,先陆路运粮来。难度很大,且消耗情况也十分严峻。幸好张巡提前布局了杨发这一路,杨发已经开通了从长江河口到山东登莱的航线。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冬季西北风太盛,漕船没有办法冒著极盛的西北风从南方出发。要运粮食,
还是得开春之后再运。
没办法啊,这年头都是帆船,看天吃饭的。除非发明了蒸汽机,有了蒸汽大船,那无论春夏秋冬,就都能够轻易的从后世的上海到天津咯。
总归告秋之前,杨发已经运输了大量的漕米,抵达登莱地方。现在就是组织山东的屯田守城军,从登莱往北车运粮食。
正常船运至多两天的功夫,车运得一个多月,碰上点困难艰险啥的,可能得两个半月。也就是张巡的底子厚,换个別人来,根本支撑不起包围大都的后勤。
按照后方,留守建康的长史金应的说法,张巡当年存下来超过五千万的北伐巨款,以及超过六百万斛的军粮,已经消耗殆尽。
如果张巡还不能够取胜,那南面就得开始加征。带唐为了筹军费,在长安城內大收间架税。带宋那更是万税万税万万税,逼急了,金应一定会喝令两浙一带的民户,支移各项军需物品去河北。
至於你问一户普通的乡间一等户,如何把二百解军粮米送到河北大名,或者更远一些,送到大都城下?那是一等户该想的事,不是朝廷该想的。
你不想去?交钱咯,把一等户的家產全交出来,朝廷自己组织或者购买运力北上。
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幸亏很多军粮已经可以从河南、山东本地徵调了。要是还从两浙徵调,把金应的骨头架子拆散了当虎骨入药卖,也支撑不到现在。
某种意义上,张巡也能理解为什么南宋后期许多人觉得北伐恢復中原,是赔本买卖了。因为事实上他確实是赔本买卖,河南、山东、河北这些地方,根本就別想著收到什么赋税,还需要倒贴钱去恢復,去发展呢。
也就是因为张巡施行大规模的军屯,解决了相当大部分军粮的问题(但军屯总归不长久)。换个別的招数来,拖,也能把北伐军拖垮。
“节帅,节帅。”正巡视大军仓屯呢,就瞧见史樟屁顛屁顛跑了过来。
“史方户。”张巡停住马,等待这位麻衣卿相。
“如此寒日,节帅还在巡视仓原,实在是令人钦敬啊。”史樟也不说有什么事,先来一记拙劣的马屁。
“河北粮运,还需多仰仗万户。”张巡只是笑笑,这会儿已经衰弱下来的河北世侯,正是用得上的时候。
河南、山东各处军屯的粮食,在姚和吕师孟的组织下,北运过黄河。之后就需要河北世侯们组织人力,来进一步北运。
想要更大规模和频次的动员河北人力,不单单是依靠故元的官吏,还需要依靠这些世侯。咱们吃的小米饭和麵饼子都是依靠史樟这等世侯,张巡自然要给点好脸色。
“不敢不敢,分內之事。”史樟因为丟了真定,而张弘略却守住了保州,他现在有些焦急。
张弘略在新朝算是纳了投名状,將来敘功的时候,张弘略以孤城牵扯住蒙军二方眾,这就是天大的功劳。毕竟到槐河参加大决战的蒙军,拢共也就四万。要是没有张弘略,海都或许就是带六万人来干张巡了。
虽然这玩意儿是假设,但大功一件准没错,新朝少不得张弘略一张热板凳。
“嗯哼?”
“职在真定,家中多有善牧之辈。”所以史樟必须给张巡一个自己的利用价值。
会写元曲杂剧没有用,至少张巡本人不好音乐美食。想靠文艺功夫取悦张巡是没用的,所以史樟毫不犹豫的就选择了养马。
他们老史家本身就是河北地方大族,算是土著。祖上史天倪甚至还参加过金朝的科举,只是最终落第。落第之后拉起了“清乐军”,人眾数以万计,木华黎进中原,还多方仰仗史天倪呢。
在这样的人家里,还是在河北,找几个会养马的人,实在是太简单了。
“嗯!”果不其然,张巡一下子就来了兴趣。
“幽州以外,左手永平,右手固安,皆有官牧。草丰水美,只需节帅稍稍恢復,便可蓄养牧群不下十万。”史樟上来就给张巡画大饼。
所谓左右永平,就是坐北朝南,以大都为標准,在他左手方向的永平卢龙一带。右手固安,则是后世的河北廊坊一带。
元代在当地设置了十一个“群”,一个群至少有千匹马。正常算算,这两个场大概有个二万匹马的样子。
真要是有十万,忽必烈不至於和海都打到最后,也沦落到步骑各半,甚至步三骑七了。但是张巡不知道,张巡只是前一世看小说的时候,知道带元在天下有十四个官营大牧场。
“马政之事,卿可速速说来。”张巡一听牧群十万,眼里都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