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706.建康扩建工程大(2/2)

典型的封建政府只想抽丁徵税,不想提供服务。

不多说,安插好一部分裹挟来的临安军匠及其家属,张巡继续指示。要疏浚玄武湖,此时南京未来的名胜玄武湖已经不復存在,仅有极少数的几个灌溉用小蓄水池,和超过二百顷的农田桑林,

宋熙寧八年(1075年),时任江寧府尹的王安石奏准宋神宗泄湖得田、重开十字河,得田二百顷,

分给“贫田飢人”耕种。

张巡准备仿效朱元璋,在玄武湖上垒土筑岛,然后用这种隔绝內外的小岛,建立起存储全国户籍和各地赋税全书的黄册库。

专门拿来保存国家的重要档案,严禁灯火。反正规章制度都照抄老朱的,把这套带宋半个帝国就能刮好几千方的档案都好好保存。

对於这个工程,金应就有些不解了。如果单单只是为了保存中央的档案簿册,没必要专门大动干戈疏浚玄武湖啊,单独修建一个“”不就好了。大不了都用辟火材料,比如从墙面到屋顶,都用石料来修茸。

中国不是没有石质的建筑,只是在设置都城的那些大城市附近,没有优越的石料產地,来供应山海一般所需的石料。

后世国保和省保里面,有好些石质的无梁殿。所谓的无梁殿,可以直接类比为罗马的万神殿。

拱形穹顶,殿大而无梁。

全石头的建筑,內部严禁灯火,我倒要看看怎么起的火。

很好,提醒了张巡。那就在玄武湖的小岛上面修筑这样的石质无梁殿,双保险,怎么烧都烧不掉。

现在確实是费事了一些,但如果能够把五千万人口的税基记录好好地保存下去,那就是值得。

有这样的税基,才能让帝国多维持几年。检检穷成那个鸟样的结局,张巡可不希望以后再发生。

要学也要学带宋,一直到丁家洲大战时,带宋还能给贾似道开出黄金十万两,百银五十万两,

钱三千万贯的巨额赏军钱,以激励三军作战,

检检如果知道他的前辈赵这么有钱,那怕是在煤山吊歪脖子树前,还得先找一面墙眶眶撞几下。

行吧,既然是张巡的强烈要求,又是为了正事,那金应如何能不同意呢?但他也说了,现在办不了,等冬天吧。冬天再发动劳役来挑河工,玄武湖淤塞了这么久,怕是一次还挑不完,得做好连续挑几天的心理准备。

这个无所谓的,张巡又没事实上迁都呢,北方的户口簿册也完全为零,临安的档案尚未全部解运来建康,本身这些事都做完也得好儿年。

不急的,完全可以慢慢来,

那就没啥了,张巡在常州同宗族乡亲们设宴欢饮,在建康自然也准备找好招待大伙儿一番的。

在临安的时候不方便,那地方张巡不喜欢,充满了带宋的气息。而且留下了文天祥和李庭芝先后去世的回忆,不想再去。

反倒是属於张巡的常州和建康,张巡觉得更加的轻鬆痛快,可以隨意一些,可以放肆一些。

在席上,形形色色的人不少,又都喝了三五杯,便有人凑到张巡的身边。先前张巡在临安,同张孝忠吃饭,张孝忠说了啥?张孝忠说节帅立定大业,早就该取而代之了。

眼前留府的眾人呢?张巡没有迁移留府,许多没那么聪明的人,可能会觉得张巡会继承带宋的优良传统,继续做权臣,把带宋的军权政权一把抓。

但等张巡把留府迁移到了建康,傻子都看出张巡已经有了“贰心”。既然有了“贰心”,那肯定是要改朝换代的。

所以就有人捧著杯,跑到张巡的面前,同张巡说。节帅要去继续北伐,要克復燕云。那就应该把建康改名为建邮,建功立业嘛。

出发前取个吉利名字,也算个好兆头不是。

更深层次的意思,便是张巡要建立帝王的功业。或者说就是改朝换代,取代带宋,建立新朝,

定都建邮。

哦哟,张巡也算是了解到了人类的某些群体意识。在確认了张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之后,淮南新官团体对於劝进张巡,变得非常积极。

甚至可以说就是上赶著请张巡赶紧登基,比之张巡本人还要迫不及待。

眼前这两个月,张巡收到的或明或暗的劝进,根本数不清啊。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民心所向”,那种万物竞发的勃勃生机,真的就在张巡眼前呢。

不过就是建邮这个名字吧,又是孙十万用过的。虽然带有歧视是不好的,为人君主要一碗水端平,既拉又打,不能够隨意处事。但张巡真的不喜欢孙十万用的东西,算个人的一种倾向吧。要是他哥孙策用过的,那还好一点。单单是孙权用过的,张巡不太能接受。

以后真要是在建康建立都城,难道用东普和南朝的丹阳尹?这差事刘裕干过得,名字其实还好,也算是使用丹阳旧名。

咱们也用丹阳尹?不够响亮,还不如京兆尹呢。

京兆这个名字如今在陕西的长安县,带宋不知道为啥,虽然军號用了永兴军,可是地名还是京兆府。或许,可能,大概,和赵匡胤想要先迁都洛阳,再迁都长安的想法有关。

不太確定,反正带宋挺稀奇的。明明首都搬到了开封府,但是开封居然叫东京,而不称京兆。

甚至连洛阳都没用上京兆的名字,最后起了个西京河南府的名號。

既然他不用,张巡想要掌起来用。长安那边就叫长安好了,这名学既吉利,文响亮。京兆则掌来给建康用,免得张巡还要用孙十万的建邮,或者没有统一天下气相的丹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