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702.议到最后仍拣择(2/2)

“不去!便是教我死了也不去。”杨嗣昌犹自不肯。

杨镇也不看杨嗣昌,偏头看杨亮节,作为现在老杨家在朝中最煊赫的两支,他们两个点头就等於老杨家点头了。

沉吟片刻的杨亮节以眼神示意,表示可以想办法塞两个人去建康。只是现在张巡明摆著已经把老杨家划拉进“保赵势力”或者“帝党”一系,想投靠张巡晚了。

《雍正王朝》里面其实有一段算表现的很好的,佟国维公开去站老八,让隆科多去站老四。而且佟国维认为这样做是不够的,不足以让隆科多成为老四一派的核心人物。

於是让隆科多主动出卖自己,吟著“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装著一肚子的明日退出了权力场。

现在嘛,杨镇认为可能就需要这样办了。不然恐怕很难把自己家的子弟,塞进建康留府。

其实还有另外一条路子,杨镇没有说出来。他清楚的发现,张巡对陆秀夫是有感情的。即便陆秀夫是铁打的“保赵势力”头子,却还是对陆秀夫十分优容。正常来说,把陆秀夫一脚端回润州老家养老,就很不错了。

结果呢?不仅没有端走,还任命陆秀夫为宋朝行在临安府的府尹。这个位置,不论哪一朝哪一代,都是统治层的核心岗位。往前二千年如此,往后一千年夜也如此。甚至在带宋,开封府尹还是皇太子继承人的標配之一呢。

须知陆秀夫有女儿,而且又到了婚嫁年龄的女儿。

老张家自己的女儿,张巡都紧了,近支的各个有去处。唯有陆秀夫的女儿,还是陆秀夫自己做主在嫁。

刚刚表演的那样哀慟妻子,杨镇就已经开始了布局,他希望自己的小儿子能够迎娶陆秀夫的女儿。

那么將来就算改朝换代,自己的小儿子还有机会荫庇於陆秀夫的大树之下,苟活一命。且不是真的去做农夫苦役,而是退回家乡为富家翁的苟活。

等张巡一伸腿,改朝换代的余波过去,自己这一支就算是保全了。

“推辞了?”张巡这边没什么行李要打包的,看著局面差不多,就准备回返北方。

幸亏张巡恢復四京的巨大声望,以及原本就有的积威,人员迁移算是前所未有的顺利。“淮南新官”团体本来就是张巡的命运共同体,一声令下,走的飞快。剩下一般的朝廷官吏,不想乾的就辞职走人,想乾的一起搬,仅此而已。

李庭芝也发送了,留府的迁移也有条不紊,军队能拉走的都拉走了,前儿张孝忠也终於从重庆赶了回来。

那还不走?

只要张巡人在临安,就算有妖风也绝对刮不起来。威名太盛,谁敢在张巡的眼前触摸啊,不怕死啦?

“是,我一想官家同杨氏女確实太亲。”陆秀夫没想那么深,最近衝撞他脑子的讯息太多了,他又上了年纪。

“呵呵,这倒是个理由。”要是搁后世,这种婚姻是绝对不可能领得到结婚证的。

娶自己亲舅舅的女儿,那不就是铁打的**,三代以內的血亲啊。別说领证了,怕是父母知道了就能把整个家都闹翻天。

如今这会儿,属於两可之间吧,

之所以陆秀夫会被说服,主要的原因还是杨镇说的,这样子结婚了怕是生不出孩子,

或者生下来就死。

这太触及陆秀夫的“点”了,他爱这个带宋啊,他怕带宋完了。要是赵是一个子嗣都生不出,带宋不就自然消亡了嘛。所以为了保证赵是的血统能够传下去,还是不要找他的表妹表姐为宜。

实在不行,我的女儿也可以!”陆秀夫突然郑重的对张巡说道。

“什么?”张巡一住,你至於嘛,清华进士之家,书香礼教门第,好好地把女儿嫁给皇帝干嘛。

嫁给了皇帝,就是外戚,外戚虽然不像在北宋那会儿被人看不起了,但终究是外戚。

和陆家的门风完全不搭,甚至可以说是“败坏”陆家的门风。

“不可不可不可。”虽然没有拍案而起,但是张巡对此议明確表达了反对。

实在不行就去挑那些已经没落的外戚之家的女儿,何苦来哉要选陆秀夫的女儿,去那註定要完蛋的宫中,做不被赵是宠爱的皇后。

“这也不可,那也不可,你说如何?”也就是陆秀夫这会儿敢这么和张巡说话了。

“抹择吧,让陛下自己挑。”张巡摆摆手,权当这又是一个给赵是拉拢人的机会。

有他和他妈杨淑妃一起挑,挑中谁就是谁。百分之百在这个时候,还有不少愿意飞蛾扑火,去给赵是送皇后的人家。

给赵是一次预演的机会,让他锻链锻链。方便他之后能够一次性聚拢起个几千人,

把“保赵势力”都拉拢上,免得张巡需要磨第二次刀。

“瞎”陆秀夫心想拣择也行,也符合礼法规矩。

只是啊,只是他陆秀夫不自觉的就长嘆了一口气,总特么感觉这带宋是王小二过年,

一年不如一年了。

以前说江河日下,那还只以为是个成语,现在陆秀夫亲身经歷整个带宋的江河日下,

突然就感受到了这个成语的沉重。

“好了好了,此间事您妥为处置吧,我这几日便要北上。”张巡也不废话,带宋早在十几年前就应该死了。

现在的带宋,不过是因为有张巡用刀枪枝成个架子,不让他倒下来而已。虽然外头看著,还有个样子,实则连最后的血肉都被挖走吸乾。

哪天吹起一阵风,都不需要是大风,就能把这最后的皮囊给他吹飞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