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701.人马走迁临安空(2/2)

几乎每一次迁转任官,都要带上自己一大家子,老婆孩子,亲眷故交,甚至连女儿女婿都投奔他,跟著他在任內生活。

杜凤治转迁,有超过三百人要跟看他一道转移。这还是许多僕役挑夫啥的,可以到任所再重新僱佣的情况。

李庭芝乃是异姓王,国家的宰辅大臣,基本上大半个宗族都依附他生活。加上各种故旧子弟,亲將元从,四千人甚至已经是他把大部分家將都作为陪嫁,隨著李淑真转移到张巡磨下的结果。

若是他还执掌边戎,总统国政,动一下可能是上万人追隨的那种。

总而言之,就这么一个半月,临安便迁走了几乎二十万眾。也就是因为大多数人並非军队,不方便管理。要是屯田军迁移,这一个半月怕是能迁走三十多万人。

五分之一的人,在短时间內被迁走,临安能不空嘛。

顺带著各种奢侈品行业,服务性行业,乃至於收泄水养猪和收粪做肥的行当,都一下子萧条了下来。

不过这个搬家的项目,应该还要持续很久很久。因为不单单是人要搬,临安南宋中枢的簿记文档都得往建康转移的。这些档案搬起来,怕是要比带走十万人还难一些。毕竟人有意识,哪个部门的,叫一声在建康就能集结。

而文书存档,就只能靠妥善打包,仔细记录分类,双方全程无缝交接,才能够不出差错的转移。

火急火燎的转移,有个例子就是后世故宫的文物南迁。迁到南京之后,还有二千箱文物没来得及带走避入西南,最后就这么留在了南京,一直到二十一世纪。

准备全盘继承带宋这方税方税方方税体系的张巡,很清楚这些临安中枢保存的文书的重要性。有案可查,那可太必要了。

往后的带明为什么一直都按五千万口来抽丁徵税?理由有很多,但有一条绝对是跑不了了。在南京玄武湖上,有朱元璋时期制定成册的《鱼鳞图册》。而且用纸极好,保存明白清楚。有这么一份档案在,可不就是最少得五千万口嘛。

之后张巡要清丈田亩,点算户口,还得靠带宋的这份档案呢。

搬人和搬档案,那是一样重要的。人是张巡拉出来的队伍,本不属於带宋。档案却是带宋这一百多年积存下来的,张巡也算是先吃了带元的遗產,又分了带宋的遗產,堪称左拥右抱,两个帝国伺候俺一个咯。

“何时北返?”改任临安府尹的陆秀夫,看著已经被搬空,连李淑真和两个孩子都已经离去的少师府,心中不知想到了些什么。

“就在这一月间。”张巡所忌惮的,唯有海都南下。

兼併了大都残兵的海都,人马何止十万,而且还是十万全骑或者骑马步兵。跟他打起来,须得十二分的小心。自然的,张巡得赶在秋天之前,回返开封或者济南,做好“防秋”的准备。

开封那边还没传来阿难答和阿术开战的消息,那说明张巡强行调解他们的矛盾,至少还是奏效的。短时间內压制住了蠢蠢欲动的双方,没有继续消耗残元的力量。

“走吧,反正也都走了。”陆秀夫说话怎么感觉有点不客气来著。

上次与张巡和陆秀夫谈及“迁都”的事,陆秀夫就说自己已经是蠢人了。他这是真“蠢”,还是完全不装了,有啥说啥?

到今年为止,陆秀夫也不过才五十岁啊。在政治这一行里,五十岁那算是青春正盛,

或者刚度过毛躁的年纪,开始圆融饱满啊。

总不能说陆秀夫已经老年痴呆了吧?那也太离谱了,这叫啥啊。

“您不是还留在临安呢嘛。”张巡反问陆秀夫,这难道不是赵是想看到的吗?

“我一介老朽,苟延残喘,济得甚事。”

“您老朽,陛下可青春。”张巡朝皇宫大內的方向望了一眼。

“对,说起这个事,陛下要选皇后,你意如何?”陆秀夫突然提起了这么一件事。

朝廷当年一开始忙活的是赵的大婚,赵当时虽然不是三兄弟中最长的。但他当了皇帝,就是皇兄,即便赵是见了他,也得自称臣弟。

所以赵湿的大婚没成,赵是和赵为就不能先娶正妻。之后没多久张巡起兵清君侧,扶立赵是,这两年诸事纷繁,赵是大婚的事就耽搁了。

论理確实应该要给他找个皇后,找谁呢?

陆秀夫问这个话,就是在问张巡,要不要把张氏女塞给赵是做皇后,效仿曹操。如果张巡不塞,那他就给赵是张罗別人家的女儿了。

“直接选杨氏女。”张巡这会儿算看热闹不嫌事大,让陆秀夫直接从赵是生母杨淑妃的本家找人。

“杨氏女?”陆秀夫显然没有想到张巡的答覆竟然是这个。

“那不然呢?”

“这——却也合適——”確实啊,这个选择有问题吗?肯定没有什么问题的啊。

或许赵是自已还挺高兴,不用娶老张家硬塞给他的老婆了呢。杨氏还號称祖上是隋文帝杨坚,名门之后。

“拨给一百万,令陛下大婚。”多给赵是在外面找两个跑腿的。

我倒要看看,杨亮节这位国舅,有几千万的財富,是自己拿来吃喝赌,还是贡献出来为赵是的復兴大业添砖加瓦。

“可矣。”陆秀夫显然没想到张巡所思虑的这一节,只是准备回去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