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698.引蛇出洞一网尽(1/2)
第698章 698.引蛇出洞一网尽
突然出现在余杭门外的张巡,令城上守城的官军极为惊讶。但瞧见张巡的仪仗旌旗,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立刻派人对下面喊了一声。当张巡的脸一出现,城门登时洞开,守城的將校一面派人去通知孙虎臣,一面亲自为张巡牵马入城。
只用了四日,张巡便从开封疾驱至扬州。又用了二日,出现在杭州临安余杭门外。
幸亏此时已经是初夏,河道上数不清的船只在北行。沿途的寨堡、驛所和水关,也都建立成体系。张巡本人並五百夷丁突骑,全部乘船,一站不停,飞速南下。
有两条空放的八桨快船在前面沿途通报,沿路所有的守司和屯军,立刻动员起来,组织桨手船夫。张巡的快船四十里水路一站,每一站都换人划桨撑船,日行超过五百里,堪称神速。
在船上的张巡,则思考著迁都的整个流程。在开封时,诸將听闻张巡要在建康设置留府,各个惊讶。
迁都实在是国家大事,甚至可以说意味著上个时代的终结。儘管临安被叫了一百多年的行在,但他事实上就是带宋的都城。如今张巡终於表態要迁都,那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篡位”的进程正在加速。
听到这种“篡位”的关键阶段,谁来都会惊讶的。
但能够进入北伐幕府的,哪个不是张巡心腹中的心腹?就算不是心腹,也事实上已经站队到了张巡的船上。张巡作为权臣,还极力推动北伐,恢復中原,所求的到底是什么?
很多聪明人已经看的明明白白。
所以眾人不仅纷纷对迁都表示赞同,还表示要派人去往建康,营建宅邸,將家属老小都迁移到建康去:
唯一一点,眾人表示疑惑地,便是为什么將赵是留在临安?
临安是南宋保赵势力的大本营,一旦把赵是单独留在临安,而张巡势力集团本身,以及亲善张巡的人马都迁移到建康,那不就是给赵是搅风搅雨的机会吗?
没错的,这话说的一点不错。让赵是在保赵势力的环绕下,还没有张巡的镇压,不发生点什么,都叫怪事。
可张巡其实是有点巴不得保赵势力搞事呢,越快越好。努力搞,大声搞,把七大爷八大姨都招呼来一起搞。
李庭芝的去世提醒了张巡,人都会死的,不可能乌龟王八万万年。一旦死了,万事成空。文天祥去世了,可以託付张巡。李庭芝去世了,还可以託付张巡。那么张巡要是去世了呢?託付给谁?
一万年太久,只爭朝夕。
別的张巡不自信,但是带宋的主要军事武装力量,现在几乎都在张巡的手里。有刀把子,就有底气把赵是独自放在临安。
让保赵势力都好好地团聚去临安吧,现在张巡是没有空收拾的。但是不代表將来张巡没有空收拾。等燕云恢復,中原底定,就得请这帮人好好尝尝钢刀的滋味了。
是,张巡是出身世家大族,行事上往往没有那么酷烈,也不十分的激进。但是並不代表张巡不杀人,或者少杀人。真要是惹了张巡,杀全家那只是標准套餐。夷三族,也绝对不会什么放不出的招数。
惹得急了,告诉你什么叫瓜蔓抄。一人犯罪而诛灭全族,甚至朋邻乡里,辗转牵连,
如瓜蔓之蔓延。
新旧更易之际,哪一次不是杀得人头滚滚?
与其等著將来他们今天你三个,明天我五个,凑个半年凑二百人,不如让他们囂张起来,一次爆一个大的。自古以来,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
再是谨慎小心,总有防不住的一天,还是全爆出来,顺藤摸瓜,一网打尽。把赵是彻底砍成个光杆司令,既省事,又省心。
听张巡已经有了计划,在座眾人就没有谁再表示反对了。凡事有利有弊,如果张巡早就做好帮保赵势力大剃头的准备,那还说啥呢?
你要是想十全十美?那就落入了张巡既要,又要,还要的白里咯。
倒是叶李提了一句,把孙虎臣也迁移到建康去。孙虎臣虽然是个惯於依附强者的人,
而现在的最强者就是张巡。但总比死忠要差一截,不对,或许是差好几截。
最好的还是跟隨张巡从常州的户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亲將,派一个去,如此未必谈得上万无一失,却也差之不多了。至少不存在临安守军被人策反,或者倒戈相向的可能。
比如张巡的亲將初九,就很合適。失去了行在这一事实上国都地位的临安,不再需要二万以上的精兵驻守,由初九带著五千人驻扎即可。五千人在旁无其他精兵的临安,足以库库乱杀。犹记得当年姜才引数百骑,还有几千步兵进入临安,从余杭门杀到和寧门,六公里的御道上无一合之敌。
或者姜才也可以的,但姜才现在还没老得提不动刀,仍旧能够为张巡做先锋,斩敌首。不到退回临安,既安养身体,又预作后手的时候。
懂得,没问题。
迁都是个大事,前前后后可能要忙活好几年。像是带明朱棣迁都去北京,他整个统治时期其实绝大部分时期还是在南京执政的,到他儿子朱高炽时代,甚至一度將北京定为行在,而以南京为国都。
算算,彻底把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忙活了二十年。到朱瞻基时代,才彻底確定,並且之后没有进行更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