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684.梓宫落入海都手(盟主周防介冠)(2/2)
毕竟真金就是因为到底隨不隨军携带忽必烈的梓宫,才拖延到如今进城的。就事实而言,真金对忽必烈的感情非常复杂,既有尊敬畏惧,又有不满抵制。
古往今来的太子,成年之后,尤其是当了十来年太子的那些,如果不能在此时继位怕是都会对他们的父王產生些不一样的情绪。
李承乾不就想造反逼自己的好大爹李世民退位嘛,他们家这个传统,一直到南唐的李弘冀都保持著。李弘冀也有谋反情状,试图让自己的爹李璟传位给自己。
但真金毕竟已经“顺利”继位了,那对忽必烈就没啥恨意,更多的是对其去世的悲伤。
出於理智,真金知道阔里吉思说得对。出於感情,他对自己这个好女婿產生了一丝厌恶,乃至痛恨。
不过真金毕竟是多年的燕王加太子,他还是能够掩藏自己的情绪的。一面扶起阔里吉思,一面假悍悍的对眾人宣布,立刻派遣兵土,出城迎候大行皇帝的梓宫。
就算已经知道迎不来,但姿態得做出来。
如此,史书上就可以轻易的把锅甩给伯顏和海都。一是伯顏运输护卫不力,二是海都凶贼野蛮无耻。
瞧见真金在没人提醒的情况下,还能出这么一道令。阔里吉思心中还一喜吶,咱们的这位陛下果然是聪明有智的圣君,並非什么蕨预无能的庸弱之辈。
谁叫阔里吉思最厌恶废物吶,废物在他眼里没有存在价值的。
君令一下,也没开城门,用竹筐缝下去几名兵土。令他们前出去“迎候”梓宫,实则是探查海都是否已经击破伯顏军,夺取了忽必烈梓宫。
至於城內嘛,正经拉起来就能打仗的,就是阔里吉思这两个月率领的五六千人马。被他镇压过后,又抽杀了的大都侍卫亲军各蒙古、色目军,还有大概三四万人的样子。
才刚镇压完,没有进行確凿的统计,所以只有个约数。真金身边就剩几百人了,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表面看,大都至少还有四万多军士镇守,就算站不满城墙,至少能够重点防御。或者实在不行,就退入皇城,依託更加牢固,且范围较小的皇城进行守御。
可明眼人都知道,大都的四万蒙古、色目军是没法用的。要么海都立刻砍了忽必烈的脑袋来炫耀,那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要么就打散重编,挑选將校,细细整顿,再发给粮餉,差不多个把月之后可以驱用。
“为今之计,如何有一月的时间呢?”真金只是不会打仗,不是脑子不行,海都都已经在门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