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680.真金未得入大都(1/2)
第680章 680.真金未得入大都
北口一掘,河水涛涛,张巡亲自出城赶往封丘,观瞧修筑起来的六十里拦水大坝。吴璞还连称张巡不必亲涉险地,有他在即可呢。
黄河河工乃天下第一等要务,张巡自觉亲自赶来並无不妥。至於你说拦水坝垮了,把张巡给冲走?那不可能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张巡相信吴璞的本事,那吴璞修出来的拦水大坝,张巡也干分信任。
浓浑的黄涛撞击在拦水大坝上,怒而咆哮,但无奈堤高坝厚,且冬季河水力弱。除了轰隆隆撞击河坝的巨响,以及漫天的泥水外,不能撼动大坝半分。
好好好,河水导而向北。
硬是在大坝上站了半天,张巡瞧得清清楚楚。河水从怒浪滔天,到现在黄流滚滚,已经渐渐平缓了下来。再放一到两天,这河水便能够平稳的下流到大清河,並最终入海。
一切无事,张巡心中大定。转而询问吴璞,那旧黄河南流的河道怎么办呢?
看张巡本人的需求,吴璞表示由於连续数次的黄河南决,河南的地土比河北高。即便不去管黄河故道,由於河水北流,无大量来水补充,其河道也会渐渐淤塞,分碎为许多小河和湖泊。等他放干几年,就可以挑河成为一般的坡地。
或者张巡还是需要像汴水那样的运河,沟通淮水和黄河,方便两淮的物產直接输入到河南地方。但吴璞不建议利用黄河故道,因为泥沙淤积,深挖做渠,建设运河的代价太大太大,其河道总长度超过一千五百里,远比才施工完毕的四百里旧济州河工程量大。
实在想要沟通淮水和黄河,这条人工运河他建议截弯取直,直接借用泗水河道,从徐州一路通达滋阳和任城。之后再开掘运河,接连东平。满打满算,任城到东平这一段人工运河只有二百里长,可能还不到呢。
听他这么说,张巡想起郭守敬。郭守敬应该才编纂完《授时历》,此时或许正受困於大都,日夜惊惶吧。他就主张对运河截弯取直,从淮安和徐州直接北上,沟通大都。
不过张巡记得明代山东这一带的运河,常年缺水,以至於专门设置了护漕军和护泉的泉户。又大规模建设蓄水池(水柜),春夏蓄水,秋冬放水,保证运河的通达。
甚至有记载说运河两岸的老百姓偷偷去挑运河里的水,灌溉庄稼,被发现之后遭到重处。充军的比比皆是,砍头的都不是没有。
仔细想想,大概和郭守敬挖掘新运河时,山东的气候尚且湿润,降水较多,可以满足运河的需求。等到明代中后期,小冰河期的情况愈发严峻,北方降水日渐稀少有关。这使得运河的情况出现重大变化,通行困难。
现在开掘,保用个二百年应该没问题。
开还是不开?张巡没有特別大的需求。因为杨发已经可以在十三日內,將两浙的物资运输到山东登莱。有了海运的支持,张巡在山东的军事后勤压力並不大,內陆水运加海运,完全管得住张巡魔下六万精兵的嘴。
带元和带明,那是因为京师在北方,所以需要一条稳定的內河航运路线,来转移南方的財富。张巡准备定都建康府,没有这个需求。
唔·.——·
算了,这事等彻底平定了北方,恢復燕云之后再议。如果京师不再需要养活数十万不事生產的人口,那对於外部资源的需求,就將大大下降。而且河北也就不可能存在那么多皇帝后妃的皇庄,太监勛贵的官庄,以及卫所圈占的由土。
正常种植生產出来的粮食,肯定能够供应燕山防线那几万军士的吃穿。作为文明发源地的太行山山前平原,算是极为肥沃的土地了。清代都能依靠套种,实现河北人口突破二千五百方(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前后)。
现在河北才几个人?带上大都的军户,拢共五六十万户,十五到六十岁的丁口一百来万,算入妇女小孩也就二百来万样子。
人口潜力和粮食余量其实很大,要不然忽必烈靠一个河北的粮食供应,能够和海都拉扯这么些年?
后来大都需要大规模的外运物资补给,和大都人口过百万,以及赏赐极多极滥,还有包括两都之战在內的诸多皇位爭夺对生產造成的破坏,都有关係,不能一概而论。
从大坝上下来,张巡打马迴转开封。吴璞还要赶去东平,旧济州河和大清河、汶水交界处观瞧黄河入水情况。等黄河使用大清河故道入海之后,吴璞还得打马沿著废黄河南下,观瞧沿途的水文情形,为之后整备淮水做计划。
反正他有生之年,大概率会被黄河和淮水给彻底绑住。不过瞧他的样子,也算是乐在其中,而且单凭今儿导黄功成一事,吴璞百分之百要名垂青史了。对於他们这种没有当皇帝想法的士大夫而言,名垂青史基本上等於人生终极目標。
“你可知道郭守敬?”打马回开封的半道上,张巡便问下怜吉歹。
说起来下怜吉岁这个人质,居然干得还挺尽职尽责的。大约和他们蒙古人本身就有质子隨扈的习惯有关,下怜吉列作为他爹阿术交给张巡的人质,不仅非常自然的开始给张巡站岗放哨,还隨扈在张巡身侧,作为护卫。
他本人在张巡周围一个熟人都没有,纯“孤家寡人”,想搞什么逆谋真就开玩笑。现在正好拿来问一问大都元廷內的人事,以备参考。
“郭太史啊,正在大都呢。”显然卜怜吉歹是认识郭守敬的。
因为郭守敬和许衡等人奉忽必烈之命,修订历法,也即如今的《授时历》。而卜怜吉岁的授业恩师,便是许衡。很自然的,他在求学时,也同郭守敬打过照面。
“境遇如何呢?”张巡倒是知道蒙古人对工匠手艺人还行,有门手艺的话,蒙古人不仅不杀,还给马给粮食,就是得编入军队,隨队征战才行。
“自然很好,极得薛禪汗之赏识。”下怜吉岁在张巡身边两个月,也不是毫无长进的至少知道,不会在张巡面前先帝先帝的叫。换之以薛禪汗,张巡就没有任何不爽,左右的重臣们也不会指摘此称呼。
“——”那看来招揽不了了。
张巡前儿还和被俘的姚燧聊了聊,很显然,作为北方士人的代表,姚燧的態度具有参考性。其本人对於张巡非常的钦佩,而且也愿意恭敬的对张巡行礼。毕竟张巡是海內名將,国家宗帅,而且礼贤下士,诚实重诺。
既有安抚贾居贞苗裔的诺言,又有送还李德辉的慷慨,无论如何,也值得他对张巡拜一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