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669.地图微操重新划(2/2)
等把阿术並六千元军送走,张巡就得带著帖木儿不和李庭南走徐州了。帖木儿不及其將兵的家属发回东平,李庭及其將兵的家属照旧留寿光,宋军不进城,不设官,不点阅户籍,也不查验仓。
反正这两座城以前如何,现在还是如何,照旧归二將所有。但是他们的部队,得跟著张巡离开,且侍奉在张巡的身边。
至於济南,张巡分拨了五千生券勇敢土,以及五千屯田守城军给姚嵩。由姚嵩担任山东安抚制置大使。当年常州守城时,姚售就给张巡任粮官,干得很合格。而且对於守城也算是吃过见过的。
留他在济南,和张巡留李让在开封,都是一样的想法。既能充分信任,又有相应的守城能力,可堪託付。
另外有一点要说明,张巡既不准备使用后世的省区划分,也不准备使用带宋的转运使路划分。尤其是在后世江苏、河南、山东、浙江等地区,要进行大改的。
后世设江苏省,安徽省等省,那充满了政治考量的。张巡现在没有这种政治考量,且分设江苏、安徽两省,完全不利於之后调动两淮、两浙资源,进一步推动北伐。在这个年代设立江苏和安徽省,那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况且中原官话区、江淮官话区和吴语区,合不到一起没必要硬合到一起,谁都不高兴还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原因,照顾一下张巡自己画地图的小爱好。
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肯定要调整,以后只设两淮路。主要辖区就是后世长江以北,淮水两岸的这些州县,治所肯定在扬州咯,既是军事重镇,又是淮盐贸易物流的经济中心。
包括邳州、徐州、宿州等全部划入新的两淮路,以充当淮水北岸的屏障。另外这些淮水北岸的州县划入,也是为了之后实现治理整个淮水的巨大工程计划。计划实现之后,南北州县在一个路內,既方便协调,也容易管理。
现在隶属於两淮的黄州、蘄州,以及原属於京西路的襄阳等,全都拨给荆湖北路,组建一个围绕鄂州有完整防御圈的湖北路。湖南路照旧,治所设在潭州,权且不改。
至於后世安徽在江南的部分,直接划归进入建康府的管辖范围內。包括江西的几个州县,组建江南东路。现在先套这个名字,將来可能是应天府,可能是京兆府,可能是大兴府,都是后话了。
江南西路就是江西,大致不会有太大的调整。两浙路合併,而且治所从杭州撤走,你说张巡打压也好,过分也罢,治所迁移去苏州。这块地方语言相似,没有明显的地理隔离,本就该是一个路。
后世还设置平原省,热河省这种省一级的区划单位呢,时也势也,按照目前的需求来设置嘛,並非真的是纯爱画地图。
南宋已经趋向於常设的各路安抚使,张巡觉得也应该彻底稳定下来。安抚使就是一路的最高民政长官,就像明清的巡抚一样。转运使就是明清的布政使,提刑使就是按察使,
提举盐茶常平使就是粮道、盐道嘛。
换壳而已,基本运转逻辑不变化就行。如果有战事,再在安抚使之上,设置一路或者几路的安抚制置大使。
说白了就是总督或者经略、督师,也可以是什么总统,同样换汤不换药的说法。伴隨著人口增加,事务繁剧,宋代这种地方分权,和老朱明初搞“三权分立”的办法,实在不能应付艰难纷乱的局面。
张巡还指望继承带宋的基层税收体系呢,地方必然是要有所加强的。在地方有所加强,和像检检那样穷死之间做选择,张巡肯定选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