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612.清口过船须上心(1/2)

第612章 612.清口过船须上心

张巡並不在海州专等杨发的到来,瞧见方兴率兵离开海州,自湖州长兴县分发来的七百户屯田守城军入驻完毕之后,便走马安东州。

安东州这边有湖州安吉抽发而来的九百户屯田守城军进驻,张巡没有看什么军籍簿册,而是直接从屯田军的队列前跑马而过。光看跑了多长的距离,就能算出这由军法约束,抽发而来的军户队伍,果有四千余人。

壮丁推车挑担,壮妇夹裹包袱,老弱或是乘车或是直接被安置在篮中。望见张巡魔盖旌旗,纷纷驻足在道边。

人的名,树的影,张巡的帅旗一到,哪个不敬畏?

驻马隨口问一个屯田厢军,所分粮(食衣)料几何?理论上迁移大军,要给双倍行粮的。那壮丁略有些拘束,说分给他的二匹绢,一匹给媳妇做了裳,另外一匹换做以防万一的现钱和草鞋。

闻言张巡望向他的脚,光著,不过担上確实掛著一旧二新两双草鞋。再看他家小,除了最小的坐在篮中的娃儿,其他人脚上都有双草鞋。

好汉子。

赞了一句,张巡从腰上繫著的荷包里,掏出一枚崇庆赏功银钱,顺手就丟给了那个男人。男人这会儿却不拘束了,有赏钱谁还拘束啊,伸出双手来接住银钱。入手的一瞬间,张口就是“忠!诚!”。

朝他点了一下头,张巡策马便走。最后到州界,在调来防御本州的厢军指挥使,再三向张巡保证自己会抚定军民,安集城乡的愿声之中,离开安东。

淮安军是本次张巡北伐中原最重要的前进基地,城外正在修筑大范围的营垒。之后不单单是大军要进驻,自两浙杭州发来的天量军事后勤,以及隨同而来的庞大运输人员,都得在淮安军云集。

不出意外的话,即便是人数少时,也得有二三方人。人数多时,三十方人也不稀奇。另外还有至少两方匹马,以及几倍数量的牛骡等大牲口。

现在就修筑营垒,正好先安插调动而来的屯田守城军,之后则是接纳更多的兵马。大概率淮安军清口会变成未来十儿年,甚至是儿十年內南北交通的中心城镇。

“淮北韃子,有无动向?”张巡直接问已经迁到此处的郭积方。

“探马不多,民人不少。”郭积万的回答不出乎张巡的预料。

这事和郭积方本人也有点关係,他自河北南投张巡,要过淮的时候,顺带手把淮北的桃源给打破了,青壮裹挟,钱粮掠尽,老弱留在原地自生自灭。沿著他南下的路径,基本上县城、田庄、寺庙,但凡像是有点钱粮积蓄的地方,都给他席捲一空。

要不他骨干只有八千,却能够裹挟来三万多丁壮呢?还不就是把这条线的最后那点残民都给包圆了嘛。此事在青阳梦炎和陈文龙的日记中,亦有所记载。

现在淮北大片地区,真·无人区,除了地里的老鼠兔子,地上的野狼狐狸,

真的啥也没有。城池村镇全部化为丘墟,人马百姓逃散死亡一空。

没有了百姓的供养,元军如何依恃,只得纷纷云集去河南的省府开封,作苟延残喘。或者也未必在开封,有可能被求兵若渴的忽必烈徵发去大都,参与对海都的连续作战,抑或是重建燕山防线。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倒是河南河北,有船只牛马的民人百姓,或是不堪沉重的赋役,或是恐惧於被忽必烈签军,络绎不绝的南走淮安。当然大概率十不存一,数百里的荒芜地区,十户能有一户南下成功,就算是撞大运咯。

眼前这两年,南走的北方百姓,抵达淮南的也有数千家。有家有口的,基本都得到了安置。纯粹的光棍汉,则是先发牢城军城充役。饭肯定给一口的,不会教人饿死,但是不服三年役,是绝对不会被放出来的。

这年头辨別奸细的办法不太多,尤其是人家摆明了自己是河南流民的身份,

口音就是河南的“中!”,你怎么辨?最好还是在生活中进行观察,连装三年,

还是去干筑城、转运、集草一类的苦活累活,能熬下来那真是老练的奸细。

算你牛逼。

不过仔细想想,忽必烈现在防御大都都焦头烂额了,哪还有力气来部署对南宋的渗透啊。不如说他现在非常欢喜於和南宋之间有几百里的荒芜区,带宋得大规模的积蓄和动员,才有可能北上。

人的思维受限於时代环境和个人经验,忽必烈心自中对南宋的评价应该还是“东南大国”,但也就仅限於此了。在东南半壁这一片,是带宋的主场,带宋还有张二这样的名將,所以贏了不稀奇。

至於北上?未必不是端平入洛之故事。

不论任何帝国,其军事政治力量的投送都是有边界的。即便在蒙古大征服时代,依仗特殊的军事组织,蒙古进攻到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奥地利和波兰。但也不得不分封四大汁国,来进行事实上的统治。

地方上的这些汗国,在短短数十年內,快速的本地化或部分本地化(宗教),就事实上说明了他们的统治强度在下降,需要和本地势力勾当。

自然的,在忽必烈的看法中,即便已经得知了南宋再一次喊出“北伐”的口號。对此也不需要过分的上心,毕竟参考此刻中华上下四千年的歷史,南方势力北伐成功率为零。

歷史上,也就朱元璋和常公二人,算是实现了以南御北的战略目標。而且常公这玩意儿,某种意义上只能说是成功了一半。

倒是从东北和西北发家的势力,以北统南,才是常数。

很好,忽必烈不重视那是忽必烈的事,张巡自己重视就行了。儘管知道北伐绝非易事,但张巡总要趁著自己有能力尝试的时候,全力以赴的去试一次。

“纲船打造了多少?”张巡继续问道。

“以二百料为主,今日已有九百余只。”郭积万响亮的回答道。

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里就有参与漕运的纲船,为了適应汴河的浅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