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604.留守当用何人耶(1/2)
第604章 604.留守当用何人耶
滇中大理频传捷报,占城制是又欢送回国,盐票发行已然有所规矩,官吏整顿亦见不少成效,张巡终於可以稍微鬆一口气了。
不过也仅仅只是一口气而已,因为去年招募来的二十万户屯由守城军,此时已经要开始预备往两淮沿边发送。用他们来代替分守在各地就食的淮兵,好教淮兵脱身出来,合兵操练,演习在大平原上背靠船阵,抵御骑兵攻击的阵型。
牵扯到几十万大军的移动和换防,这种事就不可能令属吏们去办了。几十万老百姓迁移都得闹出事来,元朝暴毙的开端是啥?不就是聚集几十万人修黄河,
一下子就闹大了嘛。
倒不是说他修黄河大坝有什么问题,主要还是他没有处理好云集在一起的几十万人。现在还不是几十万一般老百姓哦,是几十万军队的迁移,非得是张巡亲自出面,巡视各边,居中指挥部署,问责到部门个人,才能妥善的办理下去。
不严抓,不亲临,隨便哪个环节上出点事,都是大事。
可这就又另外一个问题了,张巡离开带宋封建集团大本营临安,会不会有事?虽然老赵家的宗子们被送走了许多,数以万计的员也被裁撤回乡,可皇帝赵是还在临安。
临安的兵马倒是都听命於张巡,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八百人或许也能干需要留一个稳妥的,能够主持中央大局的人在临安。人选其实有挺多的,但眼下只是张巡去巡边,顶多半年也就回来了。可之后北伐,一年两年三年的,谁能知道呢。
时间拖的久了,临安是否稳当,还真说不准。
暗自沉思,最好的人选自然是李庭芝,位隆望尊,而且和张巡是翁婿,已经完全绑定到了一起。只是李庭芝的年纪实在大了,前儿李淑真回娘家,瞧见李庭芝瘦得和一把柴火似的,脸上都没几两肉了。
得了背疽还亲自统兵出征襄阳,本来就极大地消耗了李庭芝的元气。去年偽造盐引一案,李酉孙又被张巡下令斩首。虽然李庭芝分得清国事和家事,但白髮人送黑髮人,总归是有些精神上的伤害的。
现在別说让李庭芝代为执掌朝政了,能够让他好好地再活上两年,便算是老天保佑咯。
瞎,要是老泰山再年轻个五岁就好了,五年时间足以让张巡推进到燕云一带,並相机建立防御,设置屯所。
除开李庭芝,其他人都有相当的短板不足。
比如张巡的亲大哥张逞,身份上肯定足以充任留守,也有一定的政治智慧,
办理粮事务可以依赖金应。但他这人认死理的,觉得老张家受到赵氏五代的宠遇,君恩厚重,所以他得做一辈子的宋臣。
明明张巡都打进临安城了,一个宰相绝对少不了他的,他却不愿意干,寧肯回乡在张父张母的坟前结庐守孝。
虽然他不禁止张楨过来跟著张巡,但是他本人大抵是绝了出仕的念头。
你要说他迁腐吧,或者说是为了两头下注?还真不能这么说。张巡是带头起兵的,如果將来有反攻倒算的可能,老张家主支这一脉,是肯定要夷灭三族的。
再怎么装带宋的纯臣忠臣,夷三族的时候也得夷到他张逞,所以绝对谈不上装。因为装了也没用,怎么算三族,他都在三族內。
又比如陆秀夫,那如果他和张巡是完全一条心的,同样也是完美的人选。毕竟陆秀夫是救时宰相,同文天祥齐名。
文天祥能够毫无顾虑的在外面配合张巡作战,就是因为朝中有陆秀夫在主持大事。抚馈粮,稳定朝局,该做的陆秀夫都做了。
各方各面,陆秀夫做的算是很好,为了保全带宋他甚至连带宋的官家都打劫了,拼尽全力维繫带宋的存在。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他是个忠宋派。
由於北伐中原,恢復汉家河山的政治理念和张巡相同,且张巡对待赵是还比较恭敬,照旧披著带宋的破虎皮在办事。是以陆秀夫愿意协助张巡办理各种事务,甚至不惜去做一回恶人,裁撤带宋上万名员。
唯一不確定的就是张巡如果恢復中原成功了,陆秀夫会怎么办?掌握了临安城的陆秀夫,会因为担心张巡改朝换代而做出什么事来?
不知道啊不知道,真的很难讲。
至於叶李,肯定是要跟看张巡北伐的。姚言、李让或者吕师孟,要么能力还不足以维持临安中枢,要么就不能够託付以大事。
一直到天黑了,张巡躺床上,还在念叻这个事情。结果李淑真听到了张巡的呢喃,嘀咕了一句,六安的汪平章挺好。
汪立信啊?
妈鸭,汪老头倒是年高德,可是他都八十多了,今天不知道明天的。固然汪立信比较亲善张巡,也支持张巡的事业,可他真的年纪太大。
吕端大事不糊涂,可吕端那会儿才六十岁,对於政治家而言,恰恰是经验老到,阅歷丰富,足以面对各种乱局的年纪。
要说注立信,现在恐怕是小事糊涂,大事更糊涂了吧。这一年之间,二人甚至没有书信来往。得派个人去赏赐注立信一点夏布,瞧瞧他的情况。如果老汪头翼精神,那勉强也算是个备选方案吧。
请他回来继续担任平章政事,小事都交给下面的臣工处置,大事他能够拿主意,凑合能行。
『只怪我那两个哥哥,都不是个人物。”李淑真倒是坦荡,有话直说。
“也不至於.”
张巡倒也没必要刻意贬低李闰孙和李辰孙,两位舅兄確实差点意思。
一个在湖南当知州,是靠的父荫。一个在临安中进士,是靠得保送。还有个李酉孙,那別提了,实在是个糊涂人。
也难怪歷史上李庭芝奋战到六十岁,他三个儿子一个都没有出头的。瞧瞧吕文焕,跟著他哥哥吕文德,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一方大將了。人品虽然差点意思,有平台之后,能力立刻就体现了出来。
老吕家在荆湖,和老李家在淮南,有什么区別呢?这都没起来,实在是“若说巡边,短则三四月,长则半年余,父亲是可以协力的,再长就不成了。”李淑真显然也是这么认为。
让她爹协理朝政三个月,大约可以,再久就得换人。
“你觉得还有谁可胜任呢?”李淑真不是纯粹的小女子,其实颇有一二分主见。
惜乎不是在扬州,若是在淮南,张巡出征,完全可以让李淑真拥著春申,担任事实上留后。只要左右忠诚於张巡的大臣和军將辅佐,就一切好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