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592.京西也有二难处(2/2)

“不敢不敢”

“走走走,一道进城。”王安节自从被选派去跟隨李庭芝进战襄阳,已经许久没有同张巡碰面了。

真兄弟虽然一年不联繫,也不会影响什么感情,但见著面了,还是高兴欢喜的。

先聊近况,王安节在襄樊一带经营恢復,尚属从容。主要还是有李庭芝那几百方的家產支持,另外也不缺劳动力。屋舍军营都是现成的,稍加修补即可。

左右的光化军、均州、房州等,都已恢復,並且安插了屯民百姓。这一带不存在人地矛盾,一人给二十亩三十亩都行,只怕你耕不过来。

麻烦的事只有两个,一个是原本云集在襄阳的所有军匠,都被带元给裹挟走了。现在想找个打造甲叶的正经军匠都难,一切都需要中枢调拨,补充和转运都很艰难。偏偏襄樊还是前线,等临安送八牛弩和箭矢来,实在不便。

二是单凭京西路一路,没有办法养活三万名生券勇敢兵。日搞月赏,衣料粮餉,一年没有八十一百贯,如何让將士下死力作战呢?

当年吕文德贪图南北在襄阳的互市贸易,令元军得以在襄阳获得了一个前进基地。就是因为南北互市的好处每年都有数百万之多,已经足够让人动心了。

后来明末的努尔哈赤能崛起,除了李成梁的纵容外,也和他到处兼併女真各部,夺取了数百道敕书有关。有了这几百道敷书,他单单是通过对明互市,就获得了大量的物资和財富,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

与其说十三副鎧甲是他的起家资本,不如说他爹被明军借了首级一用,换回来那三十道敕书是起家资本。

两人边走边聊,等到府门前,事情也说得差不多了。张巡出门前就嘱咐过李淑真,今儿王安节要住在家里,请她稍加预备。

闻听得二人回返,李淑真在后厅,领著两个儿子春申、李圆,以及张楨和马绍,专门迎候王安节。王安节还连道此番文叻扰大娘子了,生怕粗鲁军汉衝撞了什么。

王安节的女儿,已经定下了和春申的婚事。不必说,作为老丈人,得多观瞧观瞧自己的未来好女婿。

倒是一时忘了先前路上的两桩公事,可以坐下暂歇。

他们几个嬉乐,张巡就在想王安节所说的京西襄阳镇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歷史上熊廷弼到了辽东收拾烂摊子时也受困於此。他点和广寧城以及关外各所,仅存军匠不足百数。

痛心疾首的给朝廷说即便拨来银钱,“也更无买处”,粮食亦无著落。整个关外的局势,已经不单单是大败之后的人员乏了。

王朝初年,几乎各个都对工匠军匠非常重视,等到了眼前这会儿,真是不提也罢。

带元跑路,还带著襄阳仅存的军匠跑路。人家的这个意识,就值得学习。

从临安分拨一部分去襄阳可以,民间另外招募工匠也很必要。至於办技工学校?主要是缓急不济。

而且开国之后,歷朝歷代对军事的投入都会逐渐减少。张巡现在办了,自己肯定享受不到。等到了张巡的儿子上位,百分百这玩意儿就会荒废。因为养活大量的军匠没有必要,开疆拓土的工作基本都在一代完成了。

之后的带明,那军匠更是在洪武后期和永乐早期就开始出现逃亡的情况。朝廷给的买价,还不够他们的本钱呢。等到中后期,卫所別说军匠了,军户逃得都不像样子,连京卫都溃烂了下去,需要一再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