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584.吏治一同严整肃(2/2)

以前张巡在淮南,有心整顿,號令所有的州县官吏给自己写报告,写总结。对其中有所建言的,都召来一试,还因此把赵孟给弄上船了吶。

现在张巡不单单是要为盐政保驾护航,还要藉此整顿吏治,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约束,

增强张巡这个中央在地方上的权威。

一定要斩!

不斩不行!

“还请陛下儘速勾决。”张巡没有半点的迟疑,但凡还沾点什么敦亲之谊,就是对不起李庭芝的大义灭亲。

为了让张巡能够安心的北伐中原,李庭芝绝不吝惜一个儿子的性命。任何的拖沓,都是对他决心的鄙夷。

“既然如此,那——

“请!”张巡將所到案犯卷宗展开,令赵昰签名押。

“余知道了。”赵昰提起笔来,在案卷上写了一个“允”字。

既然法司审明,官家御决,便没有什么好迟疑得了,立刻发出,传諭天下。就在临安御街上开刀问斩,让全临安百万之民瞧个清楚明白。虽不是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但意思是这个意思,任是谁来,都免不得项上一刀。

一桩事定,另一桩事,张巡也要和赵昰分说个明白。整顿吏治这个事,说到底还是整顿人和制度,归根结底便是人。毕竟制度是需要人执行的,人不靠谱,任是再好的制度也是虚妄。

是以张巡要更易原本选用州县官吏的流程,现在整个带宋连六百个县都没有,州府满打满算也就一百三数十个,一任官三年,七百个州县正任官平均一天半才有一个要上任。

张巡要求所有的州县正任官在上任之前,必须来拜见自己,並且陈述自己到任之后要如何治理一县。

县是朝廷直接伸张权力的最重要一环,县官的好坏决定看整个帝国基础的运行好坏。

有时候真就是上面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下面的县官执行坏了。

比如王安石的青苗法,王安石的想法是利用相对低息的农业贷款,扶持中小地主和自耕农。结果下面的官吏,管他是为了政绩,还是为了给王安石使绊子,强令放贷。豪门大户没法放,只能强行放给中小地主和自耕农,最后的结果什么样?不言而喻。

眼前李酉孙这一案也是如此,顶层的张巡和高级官僚完全不知道下面有这事,下面的各级官吏但凡有一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都不至於让李酉孙冒支出来上百万斤盐。

一定要整顿,先从县官开始整顿。

从判司簿尉升上来的基本是当县官,县官升上去则任京官,类似於著作佐郎、大理寺丞、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將作监主簿等。县官在其中便是起承转合的关键节点,最下面的便是为害,也只能在一县甚至是一乡之內,害不了大局。

往上去的,张巡便要一一见过,一一谈过,务必选求能员干吏,或者至少是循规蹈矩,能够遵从制度运行的官更。

不在乎你有多聪明,你有多能干,你得按著我制定的秩序来干,在制度的框架內发挥。而不是自说自话的就糊弄过去,敷衍过去,把一切都当成可以隨意应付的事。

朝廷是一部巨大的军政机器,各级官吏就是填补进去的零件。哪怕他眶乱响,只要都在位置上运作,那机器就算是好的。若是这里崩开一个螺帽,那里解出一条传动带,不肖片刻,就有空转甚至破坏的危险。

另外一点,所有的知县都从张巡的门下出,那事实上也就披个带宋的皮了,实则全姓张。

“只怕卿家不得閒。”赵昰在这事上就很敏锐了,他立刻意识到张巡不单单是整顿吏治,也是从事实上把县官从带宋的盘子上剥出来。

在此之前,无论中枢掌权的是谁,到底也是要省台銓选,盖著带宋的戳子,走带宋的流程,才能担任带宋的县官。虽然可能是谁谁谁的党羽,或者亲信,但免不了“宋官”的身份。

现在如果每一个县官都要张巡亲自面谈,再由张巡决定是不是堪任,原本的流程就改了。最终决定权不在带宋曾经的旧秩序框架內,而在张巡的手中。

铁打的道理,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

连这点薄弱的纽带张巡都要把他同带宋割裂开来,赵昰除非是个愣子,否则怎么样都能看出来的。

“非如此,不能告知中外,吏民咸闻。”张巡的態度很坚决。

砍了李酉孙是为了震镊群官,从优从才敘用县官才是具体的表现。得让天下的官吏都知晓,以前你们怎么著,那都翻篇,现在开始得按张巡的章程来办。

而且要明確一点,张巡不来朱元璋那一套极为寒酸的俸禄,照旧执行带宋的薪俸制度,公使钱照给。一人当官,全家致富。就算不是鉅富,也能够衣食丰足,保证供应下一代脱產念书,预备考进士。

不是高薪养廉,高薪养廉事实上还是要配套严格的监察制度,因为人性贪婪,不能靠自觉。

照旧给带宋的薪俸,那只是为了方便张巡以后砍头。以前带宋赃官不砍头,现在赃官要砍头了,你能比我大舅子李酉孙还亲?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

你要说亲贵犯法宽纵了?那我內兄照砍。你要说薪俸微薄,不敷日用?有脸说嘛。这波张巡就是站上了道德高地,矫枉必须过正,调子调到最高。

“是否请诸位相公先合议一番?”赵昰还想抵抗一下。

“可以。”请宰相们来?没问题啊,瞧瞧诸位宰相支不支持。

枢密使李庭芝常年告病,根本不应,剩下三个宰相叶李、姚和吕师孟,你看他们支持不支持张巡就完了。

未几,三位宰相奉詔入內。张巡不说话,由杨亮节將前后对话內容,一一转述给三位宰相。刚刚在和寧门外,三人已经听说了赵昰硃笔勾决,要斩李酉孙的消息。

不必说,三人很清楚此事上张巡的决心极大,谁的面子都不好使,一定要推动下去的。他们哪里还会性逆张巡的意思,只是认为近来確实吏治腐败,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

没办法,赵昰又说去请前宰相陆秀夫一起来,諮询一下老前辈的意见。在这事上,陆秀夫是举双手双脚支持的,他恨官吏汰烂,士大夫猥琐不堪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以前他是没有能力来纠正,现在张巡上来了,就事论事,他支持张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