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541.赵?心恨文相强(1/2)
第541章 541.赵?心恨文相强
转头就听说节帅家的大娘子,见天带著人往宿营区跑。也没有说办什么教习所之类的东西,就是大伙儿坐一块,今天教你们这一垛,明天教她们那一垛。
言传身教嘛,本来不是啥大难题。主要也是这年头不能上网搜教程自学,没人教全白瞎。有人教,稍微聪明点的,一点就通的事。
就像编织甲叶,说白了也就是个穿绳的手法,把这两堆东西给不懂的人,他可能一个月都编织不起来一领甲衣。但把人教会了,稍加些时日就能把甲衣给编起来。
“帮学带”,人传人。
再等军士们回家一瞧,自家刚分的婆娘已经会帮自己磨箭头了。虽然也谈不上多惊喜吧,毕竟这种事在他们看来,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可等家里的婆娘说是节帅家大娘子来教的,那一个个心中会是什么感想呢?
心中只有感恩。
下辈子我还给节帅扛枪。
忠!诚!
相比较於淮南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临安朝廷那边,就显得益发的纷乱咯。
文天祥力主现在就派人走海路去辽东,寻找那位所谓的宝音图汗海都,同他达成海上之盟。
管这玩意儿现实不现实吧,至少双方共同的敌人是忽必烈这一点没问题,
既然有共同的敌人,那就谈著唄。
反正也不说是一锤子的买卖,一次性就能够谈拢。只要能够找到人,那不就可以互通使节了嘛。当年东吴都能够派船去找辽东公孙氏,现在派船去辽东,显然也不是什么不可能实现的难题。
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早晚能够找到那个已经据有草原和辽东的海都。等海都再遣使往来临安,双方约定。正好在这些年岁里面,朝廷积极的练兵备战,各地储备军需物资。
三年丰收就能有一年之积蓄,如今四海昇平,海內义安,至多五六年就能够储备好对河南发起一次攻击的钱粮物资。
河洛汴宋,祖宗陵寢所在,不思恢復,如何为人子孙?
刚刚改元成功的文天祥,在朝中威势復振,即便陆秀夫和张逞在私底下都表示了反对。其谋主杜滸也觉得这么做並不十分妥当,文天祥还是乾纲独断,作出了这般部署。
谢太后心想那都是五六年以后的事了,自己完全管不到,便也不再多言。而文天祥高举恢復祖宗陵寢的旗號,小皇帝赵和荣大王赵与芮就不能够发表反对意见。
因为他们姓赵啊,恢復赵大赵二的陵寢,那是他们的义务,是他们正统性的来源之一。
留梦炎倒是公开表达了反对,但是反对无效。因为他的反对不是从事情上反对的,是从人上反对的。他只是参与进了第二赛季的临安吃鸡大赛罢了,什么海上之盟,什么恢復中原,並不在他的考虑之中。
所以他只能以劳师靡来反对,文天祥一句先存著,存两个钱难道有坏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