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536.亲自定性新阶级(1/2)

第536章 536.亲自定性新阶级

关陇集团是天然就有的?

山东门阀是天然就有的?

既然这些军政集团不是天然就有的,也是一步一步,通过地域联繫,联姻安排,文化操作,各种各样的手段建立起来,並事实上结合成功的。那凭啥俺张二就没有建立淮南军政文治集团的可能性呢?

首先別的不说,先学一下朱老四的办法。和一般大部分人认同中的明朝,主要就是淮西军功勋贵集团和东南地主士绅集团,这两个集团在明朝的早期和晚期,分別发挥巨大作用的情况有所不同。

明朝事实上军功集团,或者说武官集团並不能简单的只以淮西军功勋贵集团来代替,他事实上在朱重八,朱老四,以及方寿帝君三代帝王的操作下,进行了不断地重整和改造。

可以说,有明一代的皇帝,一直在试图加强武官集团,来不使其被文官集团所彻底的压制和贬损。

参考后世非常充分的明朝史料,张巡得以知晓,明朝的武官事实上分为“旧官”、“新官”和“韃官及土官”。

旧官基本指代跟隨朱元璋从淮西起兵,一直到建立明朝这个阶段,所投效的武官。甚至还包括一部分收降的湖广、四川军阀政权,以及旧元朝政权下的武官。

新官则指代跟隨朱棣起兵靖难,並且获得成功之后,加封出来的一批武官。

这一批武官还包括辽王、寧王等被裹挟的,原属於“旧官”体系,但因为时势造英雄,而成为新官的武官。

官及土官,並不完全基於表面意义上所言及的蒙古人以及西南土司,也包含一部分东北各民族、西藏青海各民族,甚至是朝鲜人。

但必须是以“官”以上这个层级投靠过来的,或者在投靠过来那一刻,被明朝廷授予官爵的身份,才会被认可为韃官及土官。

有元一代,因为高丽系所谓的駙马之国,整体较为支持元朝的统治。在元末,就有大量的高丽“青军”,作为辅助元军的民兵加入到中原的混战之中,朱元璋也曾有收降过高丽青军的记录,这些高丽青军的头领,便算官。

朱元璋时期,旧官最受亲信,为了保证旧官群体的长盛不衰,朱元璋多次下达命令,要保证旧官的世袭岗替。甚至逐步降低了骑射和战策考试的难度,以方便旧官承袭世职。保证以旧官为核心的武官体系,在淮西军功勋贵被朱元璋自己杀完之后,还能够在朝堂上保持优势。

等到朱棣靖难成功,涌现出了新官群体,自此朝廷在所有武官的履歷,以及中枢兵部和都督府的黄册上,都明確写明,该员系“新官”。此后“新官”和“旧官”彻底区分开来,並给予不同待遇。

典型的例子叫做戚继光,他的履歷上是“旧官”,所以他要去京师参加考选,考过了,给了钱,才能够袭职,否则就继续“学习”,等上十年二十年不能袭职的旧官,多了去了。

而新官不仅免考袭职,还得到了更加优厚的待遇。因为到了明朝嘉靖年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