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517.我为节帅鸣不平(1/2)
第517章 517.我为节帅鸣不平
其他参战眾人,也各有说法的。像是蒲寿庚就遭贬落职回家,但是他儿子还是提举泉州市舶司,老蒲家的根本没有动。
说起来,蒲寿庚一大家子,不是到明代才完蛋的,元代末年就基本完蛋了。
蒲寿庚的儿子叫蒲师文,一度担任过福建的平章。蒲师文有一女嫁给了纳元那,
纳元那掺和进了亦思巴奚之乱,差不多被杀全家来著。
连带著蒲寿庚一大家子都杀了个对穿,等到明朝那会儿,还活著的蒲氏族人基本就都是旁支了。另外蒲氏到后世有两个比较大的家族,一个在广州,一个在福建的德化、永春,编写的族谱完全可以確认光绪以前全是编。
因为两家把蒲寿庚,蒲寿晟兄弟认为祖先,但是因为纯属瞎编的,所以往上追所谓的西域栗特人,在大唐当官的祖先时,一本排在了五世祖,一本排在了七世祖,除了蒲家兄弟两个名字能对上,剩下的所有世系全部对不上。
反推一下,只能说蒲寿庚的儿子和孙子没有能人。
如果有上得了台面的,哪怕是和朱元璋激烈作对的那种,至少也能混一个遗臭万年不是。结果都没有,那说明子孙真的都是废物点心。让所谓的后人连编族谱都只能纯瞎编。
不过眼下这事就这样了,蒲寿庚本来年纪就大了,也確实要把家业交给儿子来办。他儿子蒲师文能不能守住泉州的那份家业,只能看蒲师文的本事咯。
接下来福建安抚大使的差事,就交给了仇子真。仇子真以敷文阁学士的身份,全抚福建,主持战后的重建和恢復工作。
朝廷也算是努力了,把一个广东南雄人派来福建做安抚使。在还能流官的层级上,儘量保持流官。
另外张巡魔下的刘源,虽然六十多的,一大把年纪。可他不是斩获了陈吊眼嘛,原本任官是知安庆府,现在一下子拔擢起来,要任他去做枢密都承旨,还要加中散大夫。
刘源其实是真不想当官了,想趁著现在天下太平,三边稳固,回家含弄孙。但是吧,枢密都承旨属实是位高权重的大官了,说不动心是假的。
私下里悄悄来找张巡,询问张巡是不是加三镇节度使了。结果一问,张巡还被削了一镇,登时觉得这个朝廷怎么回事?
人老成精,绝非什么糊涂官的刘源,很清楚马败死,以及泉州外城失陷,
均非张巡的过失。结果居然最后屎盆子都扣张巡的脑袋上,简直是无理。
就在眼前这会儿,他突然想起陈吊眼死时,身周那环列自杀殉死的数十名亲將,不由得心中大起波澜。
想想陈吊眼,绝对也算是一方豪杰了。如果能够善加任用,朝廷在福建就能够多一个制衡蒲寿庚的力量。那蒲寿庚就没办法专擅海利,进一步的,许多福建沿海的船户就能够活下去,不至於参与进造反之中。
可眼前的朝廷,既没有选贤的举措,也没有任能的远见。甚至还把国家的干城张巡贬抑下去,这是在闹哪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