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501.忽必烈赌上国运(2/2)

本来这些兵士也都是河北本地人,当年隨贾居贞南下办理伯顏粮台的。现在成了大都的京爷,而且被准许把家口从老家迁移来大都,倒也没有一般签军那样的低落。毕竟现在忽必烈还发得起,干啥不是混口饭吃啊。

如此,忽必烈终於得以在上都方向,筹集到了八万人的部队。再一次拥有了和海都、乃顏等宗王进行较量的本钱。只不过这一次的本钱里面,汉军步兵弓弩手有三万多,且衣申到现在还没有补齐。

武器倒是勉强都装备上了,只是质量有些存疑。因为本当付给坐班军匠们的材料费和工钱,大多都遭到了拖欠。这武器的质量和数量,能够有保证就出鬼了。

不过只要能打贏,打贏了海都,就能分出主要的精力回中原来调整政策,募兵筹餉,安抚郡县。

只要能贏!

或许某种意义上,忽必烈也算是堵上了国运。並不夸大,忽必烈自身的命运,和带元乃是高度绑定的。

原本在阿术的辅佐下,镇守上都的真金太子,也在夏季末的某一天,接到了自己的父汁的詔令。忽必烈將在八月底率领四方生力军,前来上都支援。

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早就摩拳擦掌,预备看要南下进攻忽必烈的海都,想必已经开始集结人马,

为九月十月南征做准备。忽必烈八月底抵达上都,都算是迟得了。从大都开拔的军队,极有可能连一日的歇息都没有,就得继续踏上征程,迎击海都。

同样望见詔令的阿术、伯顏等人,听闻朝廷终於又得了四方生力军,心中还是高兴的。如此,上都有八万眾,不论是野战还是守城,都有了一战之力。

草原大汗的位置,忽必烈其实已经和丟了差不多咯。不论是蒙古帝国法理上的首都哈拉和林,还是当年召集忽里勒台的大斡耳朵,都在海都的手中。

现在双方爭夺的,就是中原皇帝的位置了。阿术和伯顏都认为,一定不能让海都打进河北,一旦打进河北,则中原的人心会快速瓦解。河北和陕西的汉世侯投靠忽必烈,就是寄希望於忽必烈保护他们的家业。若是家业无法保全,投靠海都,也绝非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甚至都不应该在上都死守,上都云集八万大军,后勤就需要从河北转输而来。一旦大军被围城內,那就是个“死”字。

还是应当出城野战,在野战中设法和海都周旋。只要打疼了海都,那忽必烈就能得到短暂的喘息时间。不管是二三年也好,四五年也罢,都是可以的。中原虽然被颳了一遍又一遍,但就是比草原能榨出更多的財富。

只要人不死绝,中原三五年的积蓄,抵得上草原三五年的数倍。

但是他们这些蒙古人如此设想,部分汉族官僚就不这么想了。如果忽必烈输光了那些蛮夷腥腹之地以及蒙古色目太君的部队,那就必然要仪仗北方汉族地主阶层。元朝上层统治阶级的斗爭,一直都非常的酷烈。

为什么要野战?守城好了,海都的兵士很多都从西域中亚而来,补给线更长。野无所掠,打两三个月便会自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