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487.晏大夫不死君难(1/2)

第487章 487.晏大夫不死君难

张巡没有把这个话直接说出来,因为这只是一种猜测。毕竟这话要是说出口了,那君臣都没得做啦。张巡虽然也沾点莽,但又不是愣子。

咱们明天早上和寧门前碰头好吧,反正还得去勤政殿召对。有这点时间,完全足够交换意见了。赵与芮和其他人不一样,他是本生皇祖父,宫里面也一样乘坐步攀。张巡可以凑在他身边和他细细分说。

那名宗子当然知道得给张巡思索的时间,当下不催,只是仔细的观察了张巡的神色,然后起身告辞。

可惜了了,这回来临安走得急,没有把叶李带上。张巡一时间连个能商量的人都没有,张逞有些事情的思路上,和张巡不完全同调,未必能够把话说开。

皇帝不了解兵事,真是国家的大害!

都说了社稷之大,莫过於耕战。农业和战爭,是一个封建王朝最大的两个命门,偏偏赵不不懂兵事,谢太后多病不能理政,赵与芮虽然有些明智,

却同样不懂的这些。

皇权的代理人们居然这般不知兵,还不肯听从知兵大臣的諫言,为害之大,远胜於韃虏啊。

“荣大王所议,也算折中。”张逞看著默然站到院中,仰望空中半月的张巡,到底还是张了口。

“大兄,,『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此文何解?”

“轰”得一下,听到这话的张逞,脑子里瞬间响起天雷巨震。

此语出自《左传·晏子不死君难》,讲的是崔弒君之后,晏婴前去哭拜,两人之间的对话。其核心內容是臣子应当忠於社稷,而非忠於所谓的君王。如果一国之君失职,那么大臣就没有必要向他效忠。

这和其他许多的“死忠”、“愚忠”的思想,是完全对立的。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一种当时的进步思想,不过往往为统治者所厌弃。

据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去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从党家人,抢李元吉的老婆,这些人纷纷逃窜,唯有魏徵一人端坐,拒绝逃亡。

魏徵被捕之后,左右要將他推出去斩首,因为他曾公开的建议李建成赶紧把李世民除去。李世民瞧见魏徵夷然不惧,心生好奇,就问他现在李建成死了,作为李建成的忠臣,为什么不跟著他去死?

於是魏徵同样用晏婴的话来答覆李世民,令李世民大为惊讶,当即免去了他的死罪。

放在歷史上,这都是君贤臣明的故事。可是放在眼前张巡和赵不之间,

就完全不同啦。因为张巡有足够的力量,来和早就虚弱不堪的皇权代表人赵不对抗。

“大兄不知道吗?”张巡转头过来,望向张逞。

“是不知道呢?还是不敢说呢?』

仅仅是一瞬间,张逞从自己弟弟的身上突然察觉到了一种气,一种不可捉摸,不可描述,但又仿佛如实体,蓬勃孕发而来,压得自己喘不过起来的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