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485.小皇帝一意孤行(2/2)

所以就由看小皇帝这么瞎胡闹?文天祥和马对视一眼,马虽然做不了大帅,但他听张巡的计划分明就是老成持重的稳妥方略,赵湿怎么能够否了呢?

等到勤政殿,拜见小皇帝。这时候其实就出事了,因为前几天文天祥曾经独自上奏过北伐的事,这事还没从赵湿的脑子里忘掉呢。也就是说,现在赵湿还觉得文天祥有些“不识趣”。

那文天祥和马两个真的“忠於国事”,希望带宋往好了转的大忠臣,

来向赵湿諫言按照张巡的方略做。心里面想看的是不能让南外宗子团灭的赵湿,很显然没有把“国=赵”这一条政治准则给贯彻下来。

他到底年纪小,觉得就是应该要立刻马上去救泉州宗子的。在他这里是“赵>国”,他的立足点不是整个大宋国,是赵氏一族而已。

帝王教育还是没到位,或许是还没讲到这一章。

管文天祥和马墅怎么劝,赵的意思都是一个,立刻集合大军,赴援泉州。不仅要救南外宗子,也得把泉州给救下来。

这这这幸亏是碰上了文天祥,文天祥勇於任事的,他转头就去请求拜见谢太向方-

二十那差功一功別2

在外头啥活也不干。

於是马转道出去找全清夫,文天祥去找谢太后。谢太后听说文天祥都叩问到宫门口了,没办法,只能把人放进来。

很可惜,谢太后真的老了,神思不属,文天祥和她把现在的情况说完。

谢太后居然“啊”了一声,然后让文天祥再复述一遍。

完啦!

心中大惊的文天祥暗叫不好,谢太后这是真不中啦。如果说是哪里没听清楚,那老人很正常。这整段啥都没听进去,那就不是简单的耳背。

带宋的百姓可能不知道,但是像文天祥这种宰相很清楚的,带宋的皇帝,尤其是赵二的后代,年纪大了之后,似乎都有脑子上的毛病,会痴会疯。宋理宗这一支可能没这个问题,但是对於年老者出现思维上的困难,带宋的宰相们都有心理准备的。

如果没有相对平和中正,出身世家大族,多少通点权数的谢太后在朝中垂帘,直接把政事交给小皇帝,那这带宋还玩毛啊。

小皇帝虽然也算是聪慧之辈,但也没聪明到“圣运神聪”天才儿童的地步。就是正常发育,同时精心教育罢了。

就这会儿谢太后居然道了声乏,让文天祥自去吧。嘴里还念叻著给文相公赏赐香盒一捧,再送冰若干。虽然沾点神思不属,但是这种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政治习惯还是刻进脑子里的。

人家都请自己走了,文天祥实在无奈,只能起身离开。等回到政事堂,

居然发现全清夫还坐在这儿。一问,被他的大外甥给回了出来,根本就不听他的解释。

眾人这下再转向张巡,张巡一偏脑袋,別想看把俺的兵像是猪狗牛羊一样驱赶上战场。

“快去请荣大王!”陆秀夫一脚,瞧见邓站门口,当即吩咐他去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