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472.李帅同意先换俘(1/2)

第472章 472.李帅同意先换俘

李庭芝的回文,以及谢堂的回文,都送到了淮南。这会儿李庭芝还是在鄂州的,谢堂则带著谢光孙,接管了江北的汉阳军。

汉阳军不是早先被伯顏杀空了嘛,后来贾居贞一死换取鄂州元军活命,

被生俘的一千多元军,还有一万多元军的民夫,就都被安插到了汉阳军屯田。当初约定好的,一侯宋元和议,就把他们遣返回北方。

一转眼好几年过去了,南北勉强达成了半个和议,至少答应换俘了。所以谢堂还兼著这个职责,他率兵进驻汉阳军,然后把这一万数千“元军”送到淮南去,预备交换。

现在这一万多人正在船运而来,伴隨著谢堂的回文,第一批二千人已经抵达。

得知终於可以被换回带元了,不论是元军士兵,还是北方民夫,其实都很高兴。他们的家口和故乡都在北方,不肯留在南宋的。强留下来,人心也不会镇定。

远不如就是刑徒出身发遣南下的气台兵,以及带看家口南下的河北盐工起义军。这些人要么在北方毫无牵掛,要么就老婆孩子都在后营之內,有亲眷的地方就是家,很快就能定下心来,跟著张巡廝杀。

另外贾居贞的棺也运了过来,当时他自杀的遗体,是由汪立信检验核对的,所以没有折腾送去临安再验明正身。勉强给张巡算了一个斩首功,怪不好意思的,张巡瞧见他那棺材漆皮都有点起来了,就嘱附人再给他上一道大漆。

就不打开看啦,要看也得忽必烈自己看。贾居贞和李德辉一样,都是忽必烈的潜邸重臣,有几分真感情在的。

还是看回文吧,李庭芝得知吕文焕確实能够换回来,一时间也改变了心思。拿吕文焕来祭旗,那绝对可以大振荆湖、京西两地的军心士气。真要是把人送到鄂州来砍头,李庭芝估摸著自已没那么快死,可以等一等。

谢堂倒是有点急,毕竟李庭芝不离开鄂州,鄂州镇的两万兵就不会交给他。但是他这点时间还是能忍过去的,都做过宰相了,这点气度要是都没有,真就白瞎了谢太后把老谢家的事交付给他的重託。

是以谢堂的回文只说全凭朝议论定,他已经是边师了,荆湖两路安抚制置大使嘛。朝廷中枢的事,他只有建言献策之能,听二圣旨意即可。

到底还是在整个秩序框架內玩的,並没有逾越太多,虽然也爭“官產”和“军產”之分,到底不至於上来就掀桌子。

他们二位没有明確的表示反对,这个事情就好办了许多。反正开销的是荆湖自己的一千来方军费,荆湖不反对,朝廷的压力就小很多。

而且鄂州打襄阳,后勤补给的距离很短。鄂州不单单是大兵营,还是交通物流枢纽,水运沟通上下江,是当前这个时代后勤最便捷的出发基地。

后勤上的开销,能够减少很多很多。出征的压力,远远低於从扬州往成都打的张巡。

瞧见李庭芝和谢堂同意,张巡心下鬆了一口气,因为叶李这两天和张巡“閒聊”,总是时不时的提及北伐啊,恢復啊,河洛啊,燕云啊——“·

大部分內容张巡虽然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但是有一个说法,张巡听进去了。那就是现在宋元之间勉强达成了一个和议,有那么一点点的互信,如果不能够顺利的执行,那之后再想建立起互信来就难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