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468.拿来祭旗正好使(2/2)

李庭芝隔得稍微远一点,先收到消息的是朝中的陆秀夫和文天祥。还没等他们商量出个办法来,青阳梦炎等人就快船抵达了临安。

按理说,使节团回到国內,是有一整个流程要走的,甚至还要专门在大朝会上,公开向皇帝票报。

我回来了,非常想念陛下您啊,半道我都想的偷偷搁被窝里流眼泪。然后皇帝再抚慰一番,宣布官升一级、二级,赏赐若干之类的。

偏偏眼前的事情大,那就不搞这些虚套的东西了。文天祥和陆秀夫直接在政事堂的馆舍內,召见了两位使节。其他使团的隨行人员,除开在淮南派出,专责保卫使团安全的二百骑不在临安外。在临安的人员,都接受一轮盘问。

主要是了解大都的人情风物,以及出使大都时,所发生事项的各种细节。免得这中间產生误会,或者是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勾当。

几人尚未坐下,宫中的谢太后就派人来问,虏主忽必烈果真同意换俘耶?

同意同意,確乎是同意了。

回报了老太后,几人这才开始聊。首先確认的是包括吕文焕大小家口在內的二三千口子,全部遣返回宋。刚確认完,小皇帝赵也派人来问。

何时能將大贼吕氏,送去永绍陵,大卸八块给俺皇爹做血食啊?

瞎,这小皇帝也是个人物,小小年纪,一点儿不怕什么大卸八块,只希望血溅自己一脚面,爱看想看多看。

打发走了小皇帝的隨侍,继续问,才知道忽必烈希望在明年五月十五开始换,六月底之前结束。在正式换人之前,双方各遣百骑,在淮边接洽,约定好地点、船只、人员、旗號等相关问题。

换俘的时候,先换主要的“逃人”,比如带宋把李德辉送过淮河,带元就把吕文焕送过来。反正是有来有往,不要求宋朝这边先把人全部都驱赶过淮之后,

再释放“逃人”。

等主要的元朝官吏將校都换完之后,剩下的一般军户家口,就由宋朝相次解递过淮。不是说有四五万人之多嘛,为了保证不出乱子,双方出动的船只也有数量限制。所以估摸著要渡好几天,才能够渡完。

在此期间,双方的代表就在淮河边监督,务必不使换俘期间出现问题错漏。

听完二人的敘述,文天祥和陆秀夫觉得这个换俘还挺像样的。为啥呢?原因很简单的,宋仁宗时北宋在陕西沿边,连续遭遇三次大败,赔进去的官军数以方计。

很多官军並未战死沙场,而是被西夏给俘虏了。俘虏的宋军,有技能的都去做工。没有技能的,往往被编组为“撞令郎”,说白了就是炮灰送死。

等到之后宋夏和议,双方打累了,不再交兵,就约定释放俘虏。宋朝多丟人吶,每一名宋军俘虏,还要“赏赐”给所谓的“擒生军”十匹绢。

因为擒生军把人捉到了,就算是他的战利品,是財產。现在要放还,宋朝廷要补偿这些所谓的俘虏主人们。

真的是,在带宋的每一天,都能够认识新的带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