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411.进士录上好把戏(1/2)

第411章 411.进士录上好把戏

其实看看进士录还挺好玩的,因为进士的履歷必须写明四代清单,所以即便是曾祖父如何,都得开列。另外后世有说法,说什么宋代的进士有六成都是出自寒家,极端时一科有九成都出自寒家。

等实际看到进士录之后,就豁然开朗了。

比如南宋时期浙东学派的领袖人物吕祖谦,这种身份的人,好像应该是那种家学渊源,缨簪高门出身。但是他爹吕大器不是进土,祖父吕弼中同样不是进士,如此一看,是不是感觉好像又是什么寒素之家出身。

实则大大不然,他的七世祖乃是太宗朝的宰执重臣吕蒙正。前后百数十年,

七代人,每一代都有人中进土。而家族广大至极,不下千数百户,分支过十脉。

所谓出身寒家,不过是出身有大家族庇佑的寒家。

就像张巡家中,有专门的族田族產,族中的子弟开蒙都是完全免费的,全靠宗社的產出来支应。读不成器的,那就回家务农。能读出来的,家族绝对供应此人完全脱產,继续苦读。

一旦高中,族產百万当即移交到他手中,既改善这一家的生活,又庇翼这部分族產不被侵夺。指望儿子孙子曾孙代代都是读书种子很难,但是一个大家族几千人里,每一代出几个读书种子就容易多了。

每一代只要有人高中进士,则一族宗產全都托寄到其名下,维持整个宗族的家业不墮。

而且还不单单是如此,吕祖谦的弟子袁燮高中,袁燮的弟子史弥忠高中,史弥忠的弟子陈宗礼高中,然后就元朝了,没法高中。

这种师生关係,那也是能够遗传的好吧。另外或许明眼人应该也看出来了,

史弥忠这个名字和史弥远很接近,没错的,这两位是堂兄弟。

史弥忠兄弟七个,五个高中进土,加上还出了史弥远、史嵩之两代权相,他们家一直到眼下,还在出进士。

可是在进士录上,史家的子弟,有的是父亲和祖父都没有出身的“平民”。

毕竟史家那么大,宗支分脉数以十计,如何各个都能显扬?

对了,吕祖谦还有个徒孙叫郑清之,郑清之有个好徒弟叫赵葵,赵葵的侄子赵淮和张巡家是亲家。

姻亲、宗族、师生,各种各样复杂的关係,交缠在南宋的科举场上。纯粹的小镇做题家,不是没有,但也绝对不像后世说的占到八九成那么恐怖。

真要是小镇做题家能够硬卷,卷死七代都出进士,五代都是公侯,二百年来势家,那这个社会早就大同了。

真大同?那宋朝没必要发明什么糊名制度,也没必要再搞什么誉录另卷。甚至出现宋朝皇帝见进士是势家权门出身,直接修改名次到三百名后,发出“食禄之家,有登第者,礼部具姓名以闻,令复试之。”的命令。

赵二也曾说:“此並势家,与孤寒竞进,纵以艺升,人亦谓朕为有私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