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361.运盐进川先换粮(2/2)

也怪他们几十年都在四川这个战区混得,混得久了,没有整个天下的战局眼光了都。一帮人想来想去,也没想到是因为张巡粮食满仓,足支一年,开始和他们打消耗了。

退回重庆的张巡,先是把合州钓鱼城,以及元军武胜城、定远城的情形具体向文天祥呈报。后是擬了一封呈文,发给在鄂州“遥控”前军的吉大王赵是。

过年人家十一岁了,也算大小孩了,得给人家一点参与感不是。指挥和后勤这些事,吉大王参与不了,给他看看军报啥的,也表一表咱们对带宋的忠心。他看完了,还会往临安朝廷发。要是他觉得张巡和文天祥尊重自己,给他爷爷奶奶一大帮人说点好话呢。

惠而不费的事,且干著。

同文天祥匯报完,咱们文大帅这把不催著张巡速战快战了,说好了打到今年年底的,便也稳坐中军,不动如山。完全不插手张巡的指挥,全力支持张巡在前方作战。

不急著打呢,先把播州、思州的事再深入办理一下。

先前拒绝杨田二人出兵,结果人家说愿意自带三个月的军粮来帮著带宋打仗,那感情好,张巡和文天祥就把人给接下了。彼时得知播州、思州还有些存粮,张巡不是想直接买下来嘛。

在四川这地方,粮食只嫌少不嫌多的。

结果杨邦宪和田景贤都说要么拿盐巴来换,要么拿布帛来换,只肯以物易物,完全不要钱。他们自己也能开山冶铜炼银,且市场极度不活跃,盐在播州的大山里才是硬通货。

思虑了一番之后的张巡,给扬州发了一封急信去,请在扬州暂时主政的张逞和姚嵩,发一批盐巴到四川来。

运盐进川,肯定比运粮食进川要更容易些。一斤盐的体积大概只有一斤粮食的一半,但是一斤盐运到重庆,那杨邦宪得拿二十斤粮食来换。这还是带宋两眼放光的恩情价,正常换个四五十斤也不算难事。

早知道播州愿意出粮食,张巡就直接运盐进川了,能减轻很大一部分后勤运输的压力。

食盐在扬州,四文钱一斤生產出来的,事实上价格极贱。但在四川,现在价格极高,二三百钱都买不来一斤。

真是难以想像,四川明明也算是內陆的主要盐產区,最后竟然变化到这般境地。

如今张巡先外运食盐进川,所图的,其实也是儘快恢復四川內地的盐井生產。先耗费相对较大的代价运盐进川,告诉后世贵州这一带的土司头人们,重庆有盐,有很多盐,他们可以拿粮食过来交换。

甚至保持对带宋的忠诚,带宋还会赏赐给他们食盐,作为忠诚的回报。

等这些土司头人瞧见了货真价实的盐巴,那咸盐吃在嘴里让他们咸的直喝水,张巡有盐的这个概念,就在他们人堆里確立了起来。

和张巡交换,便能够得到贵州山区缺乏的食盐,会快速的在这些山岭之间流传,並保证不变形。毕竟再怎么变,也得到重庆来,才有可能换取到食盐的。

这是第一步,但不是最重要的一步。

等土司头人们都清楚地知道重庆有盐,並且跑来交换之后,张巡就可以召集他们,通过他们来进行下一步的运作。

长期依靠外运的淮盐入川不是长久之计,想要在四川获得稳定的食盐供给,还是得恢復四川的井盐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