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344.权力责任不对等(2/2)
“陛下万乘之尊,如何须得行这般事,臣等勉力筹措,乃是分內而已。”张巡迟疑了,回復了一句。
“借得如许多的钱贯,干係都在卿家身上。卿家若是还不上呢?”赵仿佛完全没听懂张巡话里的试探推脱,继续追问。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关键问题,借钱的是张巡没错,但是钱不是给张巡的,是给带宋朝廷的。只不过钱要拿来恢復四川,所以会直接让张巡拿来,这才导致了钱也是给张巡的错觉。
如果是李庭芝带兵去恢復四川,那这钱完可以说,就是借给带宋朝廷的了。
钱没给张巡,欠钱的却是张巡,这天底下还真就没有这样的道理。欠钱的明明应该是带宋朝廷,具体来说就是老赵家。而老赵家现在的话事人,也就是皇帝,乃是赵。
借据就该赵来写,该赵来签。让別人代签,不论是本朝还是后世,那其实都是无效的契约“还不上?还不上———”张巡一时间被一个七岁的小孩问住了。
怎么会还不上呢?只要张巡和朝廷殿司的大兵还在,四方一年四五千万的赋税还是会解送到临安的。只要明年的税送到,那这钱立刻就能还上得。
偏偏话又说回来了,既然借钱的是张巡,那还钱的就该是张巡,凭啥要用带宋老百姓的民脂民膏,来替张巡还债?
权力和责任是完全不匹配的,这就是个讲不通的逻辑环。
“明日请诸位卿家到殿来,朕也签上一笔,才叫妥当。”赵还是一副人畜无害,毫无波动的模样。
虽然他没说什么离谱的话,也没有做出什么惊世之举。和幼儿园的小孩问朋友借了玩具,第二天带去还没啥区別。可这事,总觉得透著股不对劲。
“......
张巡没答话,殿后已然瞧见谢太后的侍女过来焚香摇扇了。
未几,谢太后復又入殿。殿中仿佛突然有了生气。原本只有张巡和赵二人的,那些屏息凝神似乎不存在的人,穿破空间的壁障,登时跳跃进来,有如隔世。
並不清楚方才赵湿和张巡对话的谢太后,復又同张巡聊了几句,並且勉励张巡,既然已经准备领兵去四川,一定要用心王事,莫要辜负了天下万民的期望。
她说得这些套话,张巡只是嗯嗯嗯的应和了过去。都是些没营养的內容,完全不如方才赵那三言两语来的值得回味。
及至退出选德殿,张巡还在回味那几句话。而赵还得离开选德殿去听日讲授课,並未与张巡或者谢太后一同进退。
自有宫人向谢太后转述了赵同张巡閒聊的全文內容,几乎一字不差。甚至连彼时二人面上的表情,答话时的动作,都事无巨细,稟报到位,
不由得令谢太后也心中大动,实在是先帝赵乃是愚昧昏悖之君,毫无半点气象可言。那他的儿子是吧——··—·
如果刚刚赵的表现?谢太后没有立刻下什么结论,而是命亲信宫人去调查最近几日有哪些人和赵湿说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