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330.来了新人赵孟頫(2/2)
钱怎么来呢?总不能真按叶李的说法,將声望和军事实力儘快变现,拿去发行淮南新会子吧。
不妥啊,实在是不妥。张巡想了好一阵,这才沉沉睡去。转天起早出来习射,瞧见李淑真尚未起,便没有叫醒她。这种时候多睡片刻也挺好,据说有些人痛的半夜都睡不著呢。
等吃早饭的时候,李淑真才姍姍来迟。打了声招呼坐下一起吃饭,外头就递进来包圭提前筛选过得拜见名帖或者履歷。有熟人推荐信的第一等,张巡百分百会见。家世显赫,或者自身名望高隆的第二等,就得看张巡的心情了。
至於那些寂寂无名的,或者纯粹是朝廷发来淮南当官的,大概率也就在包圭那边点个到、签个名,是进不了张巡这扇门的。
当然如果无名之辈能够献上什么方略啊,条陈啊,乃至於诗词歌赋什么的,都行的。像模像样的张巡都会见一见,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文艺本事,会杀人放火也行。
反正每个月张巡都会点阅大军,不禁止百姓围观的。武艺上厉害的,点阅的时候总能放光彩。
到时候张巡自然是上马金,下马银,好生厚用。
翻看著履歷,突然还瞧见一个非常非常熟悉的名字一一赵孟。
哇哦,这位小老弟被发来淮南,担任真州司户参军。这差事算是文官选人起步最常见的差遣同主簿、县尉等差遣合称“判司簿尉”。
赵孟那可是太祖皇帝十一世孙呢,起家居然也就干个司户。重点是他的高祖父乃是孝宗皇帝同母兄崇王赵伯圭,和当今官家尚未出五服呢。宋朝的宗室管理办法,也算是歷朝歷代里比较可行得了,远胜於明朝的宗室管理办法。
放下履歷,张巡迟疑了片刻,但最终还是决定不见赵孟了。据说赵孟在元朝也提出了很多针砭时弊的议论,先让他干一任司户参军瞧瞧成色吧。要是干得好了,张巡这位淮南路最高级的监司长官,是要给他写评语的。
一个选人得到五位监司长官的推荐才可以脱离选海,到时候自有考校他的机会,也不差这一时半会的。
哪天请他给咱们老家常州题两块匾倒是真的,不知道现在才二十出头的赵孟,书法水平到什么层次了。
按下这心思,吃完早饭选去所有履歷,一个来报导的官吏也不见,张巡只找姚去问。
梅雨季节过后,天暑正热,但此时正是稻穀抽穗之际。张巡得了解今年扬州秋粮的大概情况,
扬州的府库到现在也没积蓄下充分的军粮,此事不能不慎。
別的不说,预备下十万人一年的口粮总要的吧。去年招募流亡的百姓回家,今年又安插了屯军,也没碰上大灾,收成预估应当不错。
衙署內姚已经上值,正在观瞧各地发到扬州来的公文。他不单单是知扬州,还是淮南两路转运使呢,其实公务挺多的。
瞧见张巡入內,拱了拱手就继续看公文了。张巡急,但也不急於这片刻,信手拿去他面前的文书观瞧。
讲的是泰州要给临安飞船送白果和螃蟹,这都是地方上的所谓土贡。屡罢屡兴,在本地不值几个钱的白果和螃蟹送到临安,脚费可能是物价的十倍二十倍。所以要专门呈文来转运使司,交给姚嵩批准。
別笑,有时候地方的公务就是办这种事。毕竟土贡是要上呈到宫廷的,或许皇帝瞧见了,觉得好,就连带著把本地的官僚给记住了。
事关天家无小事,封建社会便是如此。